许多问题需要读更多书来弄明白,决定先写写行程回顾算了,作为给其他有意前往的小伙伴一个参考。 为什么从(二)开始?(一)留给太行东麓,等缓口气再写。 燕地之夏(二) 仲夏辽西 主旨:探访作为多元文化通道的辽西走廊 设问: (1)为何虽有燕山隔阻,辽西与冀北仍可统成一国(幽燕)? (2)中古时期的北亚草原东部,人们如何往来交通,由异质而逐渐同化? 注:关于“辽西走廊”的背景介绍,可参考“地球知识局(猫斯图撰文)”的《从东北到北京,有多少条辽西走廊?》 下文基本与开篇无关,以出行信息为主 交通方式: 城际:高铁+租车(用支付宝的“一嗨”小程序,拿芝麻信用担保可免押金;最近搞活动,甚至异地还车费都免了) 市内:打车(好便宜)+步行(好方便,以及,蚂蚁能量get) 行程路线: 理想的路线是顺时针方向左(古北道)进右(傍海道)出,以暗合绕塔的仪式感。 但因为不想全程自驾,等到具体安排行程时才发现两个问题: 先是朝阳与锦州之间还没通直达的火车,得走公路或去沈阳掉头(然而最近辽博没什么令我们心动的展,被否决)。 注:朝凌铁路在建,先前新闻说“七月通车”,最新改成“年内上线”。Fine~ 线上租车的话,锦州取、朝阳还车OK,朝阳取、锦州还车却不行(后来我们明白了原因,实在无法苛责)。Fine~ 注:两地间有班车,全程大概1个半小时,班次不少。但我们还要去义县、北镇以及打卡各座塔,本就得租车,便放弃了中/大巴出行体验。 日程安排: D1,北京→(高铁,2h39m)→山海关→(高铁,1h1m)→锦州 SiteTagged 1.山海关 之所以到山海关打个卡,纯粹为“傍海”。 辽西走廊的数条通道中,傍海道形成较为晚近,要等辽金以后海岸线逐渐东移才好走起来,因此枕山襟海的山海雄关多与明清以来的历史关联,而我们眼下的兴趣点在先秦与中古,山海关就当个热身。 1.1“天下第一关”(国一) 门票:40/人 闲记: 一句话,乏善可陈。 一个字,不值。 不过距离山海关火车站不足千米,蹓跶过去打个卡也行,毕竟是国一(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略)。 1.2老龙头 门票:50/人 闲记: 有“第一关”的反衬,老龙头可值得太多——起码起码,这儿有片美丽的海。 (盗自某二pyq) 探入海中的海神庙十分可爱,天王、海神和妈祖都塑得漂亮可亲。 (雷婆图盗自某二) 坐在海神庙背后的“观海亭”可以望见不远处的钻井平台,想起多年前和我们住同一家青舍、结伴游青海湖的小夏小秦夫妇,其中的小夏就在渤海湾的钻井平台上工作,他们上班通勤得用直升机。 如果想从正门出去或赶时间,到海神庙就该往回走,不然会跟我们似的,在簇新却空无一人的游乐场兜一大圈才摸到后门。好在后门有出租车专候着搭救我们这种呆虾(并不欺客)。 1.3云轩海鲜(跟“秦海飞扬”是同一家) 点评上找的,距离老龙头一公里多。那片很多海鲜餐厅,是老船厂改造的(东海子民感到亲切)。 干净、新鲜,服务也优秀,独有一点不解——明明肉质十分紧实,吃得出来是活的下锅,却单单少了那股子海水味带来的丝丝鲜甜。很不错,但没有很过瘾。 不那么挑的话,论性价比,实属良心了。 (看我怎么把照片拍得“以真乱假”) 2.锦州 当天到锦州已是傍晚,而高铁站在锦州南,距市区十多公里。七七八八安顿好,嗯,烧烤时间到! 2.1南桥小串烧烤 让我们有些意外的是,目之所及的锦州烧烤店似乎都不同于想象中的排挡style,而是可以设宴的排场。 最后选的这家街边小店,门面虽不大,装修并不随便,走的工业风路子。 抛开环境,出品太惊艳了!尤其牛筋皮、心管、鸡爪、脆骨和茄子。都是正正经经的原料和认认真真的料理,水准不逊于居酒屋,而价格才2元、3元/串(量并不小)。 进门时,有一家人正围着店中央的小桌喝着啤酒撸着串,其中一位高壮小伙儿站着边吃边招呼客人,似乎是老板,而妈妈修着利落的短发,对嘴吹瓶子都透着优雅。 我连戳某二:“像不像黑木瞳,像不像像不像。” 某二:“太好吃~\(≧▽≦)/~啦!” SiteMissed 有PlanB自然有PlanA,按A计划,山海关之前要多个滦州古城,锦州之前另有个兴城古城。 两古城如今的建筑大都为近年新修的,但历史上,它们皆是辽西走廊上的重镇。 滦州古城甚至还有萨满表演,我原本颇为意动。 某二:“跟独乐寺那个似的?” 我:“……滦河那个应该是官方的吧……” 事实上,这两趟太行东麓和辽西走廊走下来,发现周边一带民间原始信仰氛围浓厚。除独乐寺,我们在隆兴寺、响堂山、奉国寺都有遇见一些中老年妇人,或大声唱祝或手舞足蹈,行止诡异。 (独乐寺观音阁前的奇怪表演) 网上说另有路线可从唐山的卢龙县北上,沿滦河支流青龙河过喜峰口走卢龙道,好像很有意思,那么滦州不急打卡了。 拿掉滦州后,兴城安排起来就显得尴尬,反正也非去不可的理由,以后再说叭。 D2,锦州→(驾车,非高速,约2h)→北镇→(驾车,非高速,约1h30m)→义县 SiteTagged 2.2广济寺塔建筑群(国五)/锦州市博物馆 毫无征兆,广济寺塔在关闭维修!整个塔身被脚手架包裹得严严实实。问门卫大爷其他建筑能进么,长得很像赵本山的大爷比较遗憾地冲我们扁扁嘴,耸耸肩。 正经访古第一站即糟打击,负责做攻略的我感到很没面子。此前的确看到说这里开放时间随意,建议“赶早”,并没有说关门啊。我依次打开蚂蜂窝、携程、穷游、高德、飞猪、斯飞……啊,斯飞有人说。捂脸。我!错!了! 好在,近年学到的最大技能就是“放过自己”。 注:广济寺古建筑群(国五)包括塔、天后宫、昭忠祠等,肇建于隋大业年间,初名“普济寺”,辽清宁年间重建,后多次损毁重修,现存除塔外的大部分建筑为明清所建。现存广济寺塔基本保持辽代初建时的样貌,为密檐八角十三层实心砖塔。 预约取车时间在中午十二点,左拐去逛博物馆看能不能打发掉两小时。 博物馆总有意外之喜:辽西出土古生物化石多且有趣,而那些业余发现者的故事简直不能更鼓舞人心——票友的成就!(好的,专业的事还是应该交给专业的人)。 除化石外,还收获一个奇怪知识:原来锦州是因耶律阿保机劫掠汉地人口到此专门从事蚕织业而发展起来并得名的。说起来,北亚部落政权在战争中喜欢掳掠人口的风俗,竟也是推动文化传播和改造的重要契机。 据《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编者:[德]傅海波,[英]崔瑞德;译者:史卫民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01),耶律阿保机早期某些“出征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另外的人力。被征服的部落民成为他的部下并增加了他的追随者。他们中的一些是纯粹的牧民,但是其他人,尤其是来自奚和室韦的人,则是熟练的冶金工匠和其他工匠。大多数汉人俘虏定居在阿保机自己的领地中,常住在被称为‘汉城’的地方。” Hmmmm……汉城啊…… 正无比认真地打发着时间,不想租车点打来电话,问我们能不能提前一些去提车。 求之不得。 取车点离博物馆约一公里,门店只有一位小哥候着,见面就抱歉地说他要去工商办事,麻烦我们了。我们说不要紧,原也想问能不能提早取车的。 “怕影响你们安排。” “不会,我们在边上广济寺,原计划逛完过来取车,居然关闭维修,正愁呢。” “广济寺?古塔呢吧?” “对。” “是叫广济寺么?我们都叫古塔。广济寺不是义县那个?” “义县的叫广胜寺。”我嘿嘿。 “哦哦,那在北镇吧?”小哥挽尊。 “emmm,北镇有双塔,叫崇兴寺。”我嘿嘿嘿。 小哥哦哦哦,挠了挠头。 某二也挠了挠头,小声嘀咕:“靠不靠谱啊。” 比起神州租车的取车手续,“一嗨”简直便捷到任性。小哥一个劲“没事儿没事儿,我知道,没事儿。” 尽管忐忑异地还车时会不会人家就“不知道”了,可…谁还不是大而化之的爽快人儿呢,总不会比那年与三王一起跑戈壁滩开着开着瘪了胎糟吧。 那会都没事儿(得亏发现时在镇上),这能有什么事,走着。 注:许多县市级博物馆中午都有很长的午休时间,需要留意。当然周一闭馆是国际惯例,甚至一些景点目前也照此执行,需提前确认。 3.北镇 讲真,规划这次出行路线之前我完全没听过“北镇”、“医巫闾山”这些名字,也不知道“五岳”之外尚有同样重要“五镇”,如果不是更具“天下边际”象征意义的话——事实上我们在先农坛已经见过五镇之神的神位。 而北镇,原指北方镇山“医巫闾”。 据说,北镇市原称“广宁”,民国时因为跟广东的“广宁”撞名被改成“北镇县”。 锦州籍的某小欣表示不太同意:“记得我小时候那叫北宁呀。” 再查,哦,年“北镇县”改“北宁市”,年又由“北宁市”改“北镇市”。 某小欣是对的,我也没错,嗯(和谐)!证明了“医巫闾”这座北方镇山的排面。 注:关于“医巫闾山”的背景介绍,可参考“中国国家地理”的《地理知识 北镇圣山“医巫闾”》 3.1北镇庙(国三) 门票:20/人 闲记: 北镇庙建在一个小山冈上,山门正对大道,远远望去很有气势。比较特别的是神道不设台阶(某二说叫“踏跺”),就一挺陡的斜坡(某二说叫“礓?jiangca”)。 进门发现除一些碑刻为古迹外,建筑基本后修的,规模也算不上宏大。然而站在这个地方依然会有些感慨:对于汉族中原王朝而言,王化的无远弗届虽是美好的想象,到这里应该已是“率土之滨”东北边限吧,再往东往北俱是鞭长难及。 于统治者而言,能御驾至此,本身已足以彰显其强势。譬如唐太宗。 我们在夏天凭籍现代交通工具由傍海道一路行来,翻过的山不算太高,河不算太深,土壤肥沃,植被丰茂,风光怡人。 然而在古代,这条道怕是没那么友善。 据《旧唐书》记载,唐太宗东征高丽时,在北镇附近遇到“东西二百余里泥淖,人马不通”,阎立本的哥哥、将作大匠闫立德“填道造桥”才令“兵无留碍”。 如今的辽河(也就是齐邦媛先生笔下的“巨流河”)在很长一段时期都不是乖乖地被规束在固定的河道内,而是从低地四处浸漫开去,制造出大片泥沼,称“辽泽”,意为“辽阔的沼泽”。依据学者的研究,至辽代,西辽河平原气候变得干燥寒冷,加上移民修城、垦荒等人为因素,导致出现沙漠化;到金代,沙漠化加剧;清康熙嘉庆年间的大规模“招民垦荒”使得这一地区的沼泽愈发退变为沙漠。 想见识当年寒带水乡泽国的样子,或许全球气候变暖后的西伯利亚可供参照。 我们亲眼所见的情形反而更接近古时的记述,一路上满目苍翠,大概是近几日下了好几场雨的缘故,不时可见水势丰沛的大小河流,从草甸间自由地漫流而过。为了找“高丽城子”,我们一开始错摸到北镇市南面的山脚小村中,竟然遇到村道变小溪的景象!少见多怪的包邮区子民感到十分惊奇。 此外,东北大地是真的地广人稀。 北镇庙正殿墙上有刘伯温、徐达等明朝开国元勋的画像,样貌与色彩都可圈可点。 奇妙的是侧面还有一处供奉“胡仙太爷”和“胡仙太奶”的院落,院内栽满杏树,地上满是熟透掉落的果子,树上挂着“一元一颗”的木牌,开始还不觉得什么,待到门外从石狮子旁的大叔处二元一斤买了兜超甜超鲜爽的杏子,才回神:“哦,那院里只是吓唬人,不样随便采的意思吧”。 (趴着的那位就是卖杏大叔,杏真好吃) 3.2崇兴寺双塔(国三) 门票:5/人 闲记: 两座“密檐八角十三层实心砖塔”(现存大部分辽塔都属此形制,查资料时反复出现,有人开玩笑叫“玉米棒子”)东西对峙,塔身呈金黄色。 如果选择住北镇的话,可以早起登上医巫闾山去拍个双塔日出。 大概是辽西留存的辽塔实在太多了不稀罕,我们这一路刷的塔,要么全开放(比如乡野间的那些),要么象征性地收个五块钱门票,而且支付到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