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微博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32160.html
岰岗,古称永岗,位于广宁县江屯镇水月村委境内,新中国后设立岰岗区,下辖岰岗、格岗崀、白梅咀、迳下埔、黄泥塘五条村庄,故外界又统称其为岰岗坑。共居住着朱、李、江、巫、胡、罗、张、余、雷九个姓氏,约有多人口,其中以张氏和江氏人口居多。
岰岗地处江屯、螺岗两镇交界,是江屯辖域比较偏远的村庄之一,只有一条公路进出,进入境内后群山连绵不断,山涌四处发达,又以大崀涌、石坟岭、返牛窝、大崩孔四条山谷形成巨大的十字路,且十字路口可通往螺岗、北市、赤坑等镇,地理位置易守难攻,十分适合开创红色革命根据地。年初,抗日战争游击自卫队在坳岗设立联络点,点址在岰岗水口大王的醮场,即今岰岗小学内,由窝竹塘的练秀文在此点教学并私下充当联络员,格岗崀的江奇则负责收集粮米押送給自卫军。年广宁、四会人民抗日武装起义后,乘胜进军江屯五甲、上林四雍等地潜伏,继续开展解放斗争。其中就有几十个自卫军进驻了坳岗一带,也由此开启了岰岗长达6年的革命先河!在抗日自卫军进驻期间,他们白天进山躲藏,晚上回村里过夜,每逢傍晚岰岗家家户户炊烟袅袅,饭气飘香,热情的招待自卫军们,自卫军们也积极宣传抗日救国运动,发动群众动员基干,加入抗日救国的行列,当时不足二百人口的坳岗也涌现出了大批的爱国人士,他们当中有知识分子、有农民、也有目不识丁的妇人,共同发出了保卫祖国捍卫和平的口号,纷纷加入解放斗争中。抗日战争胜利后,岰岗被划分为红色游击区,继续开展解放斗争。
国民党反动派曾前后十几次袭击坳岗,因为大多数都是晚上袭击,进山躲藏时有拿大刀在深山里开路的朱扬新,也有在后面掩护的游击队战士,他们各司其职,每次都能成功的让反动派扑个空。一次解放长江的报纸传到了坳岗,国民党带领民兵突击搜查,如有发现坳岗将会像宾亨带洞惨案一样被夷为平地,游击队员张火南和通讯员张其邦带着二百口人的性命安危,徒步迅速的把解放长江的报纸送达上林,通知上级领导马上派兵支援坳岗救黎民于水火之中。六年的革命运动,造就了许多红色故事,这些历史不应该遗忘……
为了防备和作战的需要,自卫军进驻岰岗期间,在岰岗的高顶、大竹顶、大岭顶三处山顶上各修建了周长约30米、宽约1.5米、高约1米的椭圆形战壕,至今遗址尚存,这对研究解放战争时期广宁军事斗争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岰岗光荣录☆烈士3人江奇、江松、胡春游击队17人张大方、罗振均、江先明、江绍南、江水江绍新、张火南、巫昌三、巫其才、巫轩巫金泉、巫水娇、胡木火、江绍舟、李池巫火新、张水五老人员11人江先兰、江火金、张其邦、张大桂、李成闰、胡木金、张玉带(女)、冯成均(女)、李瑞英(女)、张水金(女)、梁秀英(女)另:有十余人较早离世未评上先游击后援朝巫水娇、江绍南任命:巫火新为参谋长,张大方(绰号:大岗灯)和胡木火为排长,罗振均(罗四)为第一班班长,江绍新(江苟仔)为司令员梁嘉近身。 ▲ 图为第一班班长罗振均(罗四)与五老人员张水金,夫妻两人已越九旬,罗班长也是目前整个岰岗男性中年龄最长的一哥,已95岁高龄了????祝革命夫妇,长寿福禄。▲迳下埔张氏祖祠,抗日自卫军曾在此居住。也有一批在黄泥塘张氏祖祠居住。▲ 年岰岗区被评为革命老区,包括岰岗、格岗崀、白梅咀、迳下埔、黄泥塘等村。▲ 岰岗的迎客松▲ 有迎有送,这个为送客松▲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