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来了!来了! 大伙期盼已久的 珠海到广宁直达高铁 就在昨天4月10正式开通啦 现场盛况刷爆了朋友圈 首趟珠海直达广宁“和谐号”列车今早抵达 10APRIL珠海到广宁直达高铁到站啦!“打卡成功,一起来张合影吧” REC此路线的开通 不仅让生活在珠海的广宁籍人士感到兴奋 同时也让珠海市的市民感到格外高兴 “四十年过去了 我依然对广宁有很深的感情” “四十年前我在广宁实习过,我依然深刻记得,当时有一个很出名说法就是‘广宁竹、怀集木’,四十年过去了,我对这个地方依然有很深的感情。所以此次珠海到广宁的直达高铁的开通,我特别激动,我就带上家人、朋友一起搭乘这趟首发车,特别想回去看一下广宁四十年的变化。”游客张大强兴奋地说。 除了故地重游,看看广宁四十年的变化,张大强还特意带了一份探亲“礼物”。 张大强满怀激动地说:“四十年后的今天,我现在是珠海大埔商会的秘书长了,此次旅程,除了“探亲”,更重要的是想回去广宁看看有没有商机,通过加强两地政府的沟通联系,给商会企业提供更多商机,促进两地有一个更好的交流,带动广宁经济更好地发展。” 随着珠海到广宁直达动车的开通,不仅补齐了广宁与广州、佛山、中山、珠海等湾区核心城市的往返交通对接,加速了经贸企业人员的流动,给广宁的商贸发展带来了契机。更促进了广宁与大湾区核心城市之间的旅游文化交流,方便市民群众探亲与旅游出行。 从此 广宁正式融入珠海两小时“朋友圈” 上午漫步情侣路,欣赏珠海渔女雕像 下午探万亩竹林,品爽口广宁云吞 从大海玩到大山的湾区“高铁游” 不再是奢望! 情侣路 竹海大观 沿线的中山、广州、佛山, 每一座都是经济发达与历史文化兼容的 现代化城市 著名旅游景点数不胜数 下面跟着小编坐着高铁 一路欣赏美景吧! 第一站珠海百岛之市·浪漫之旅珠海的海岸线长公里,在珠江口辽阔的水域上,有个大大小小的岛屿星罗棋布,素有“百岛之市”的美誉。这里有外伶仃岛的原始、情侣路的浪漫,是真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想跟你吹吹海风,漫步情侣路看夕阳观光指南 珠海渔女 珠海渔女雕像是珠海市的象征 矗立在珠海风景秀丽的香炉湾畔 她领戴项珠,身掮渔网,裤脚轻挽 双手高高擎举一颗晶莹璀璨的珍珠 怜爱的神情栩栩如生 动人的传说代代相传 情侣路 情侣路是珠海的名片 散步在情侣路上 可以瞭望大海,吹着海风 或者骑上一辆自行车 欣赏28公里沿途美景 遥望对岸的澳门夜景,享受悠闲惬意的时光 珠海长隆海洋 珠海长隆海洋王国 是世界最大的海洋主题乐园之一 也是全球首创大型游乐设施 与珍贵动物展区相结合的独特设计 你可以游玩各种游乐设施 同时寓教于乐,学习各种海洋动物知识 了解与探索奇妙的海底世界 珠海大剧院 作为中国唯一建设在海岛上的歌剧院 珠海大剧院设计灵感 来源于独特海洋物种——“日月贝” 同时对“贝壳”的形象加以提炼 以科技结合建筑进一步表现空间的意义 集观赏性与多功能性于一体 珠海圆明新园 以北京圆明园焚烧前的建筑为原稿 按1:1比例,精挑细选 修建圆明园四十景中的十八景 分为皇家建筑群、江南园林建筑群、西洋建筑群为三大景区 还有正大光明大殿、九洲清晏、蓬岛瑶台等景观 再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美 第二站中山伟人故居·历史熏陶中山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发祥于中山的香山文化是中国近代文化的重要源头,享有广东省曲艺之乡(粤剧)、华侨之乡的美誉。这里人才辈出,是人杰地灵之地。 想跟你观赏伟人故居,感悟悠久历史文化观光指南 孙中山故里旅游区 孙中山故里旅游区 位于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 总面积达3.15平方千米 旅游区涵括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翠亨村、中山城 辛亥革命纪念公园和犁头尖山五个核心景区 充分呈现了孙中山先生 从出生成长到进行革命活动的 相关历史遗迹 第三站广州美食之都·历史熏陶广州是粤食之乡、购物天堂,文化交汇之地,也是一座历史与现代感并存的“南国之城”。这里不仅有岭南韵味的商业骑楼,还有灯火辉煌的现代化城市建筑群,流光溢彩,处处充满着令人迷醉的魅力。 想跟你叹早茶尝美食,领略广府文化魅力观光指南 广州塔·小蛮腰 广州塔又称小蛮腰 是广州城市新地标 作为“羊城八景”之一 站在观景平台上 羊城风光一览无余 塔内有多个功能区及多种游乐设施 高空横向摩天轮,速降体验等极限游乐项目 让你有终生难忘的刺激体验 珠江夜游 来到广州 倘若没有搭乘游船夜游珠江 便是人生一大憾事 搭上游船,沿着"珠江走廊" 可观赏两岸灯光璀璨的动人美景 船在江上行,十里花街十里灯 在光华流转间 感受远走的岁月和当下的摩登的完美结合 阅尽广州说不尽的文化风情 第四站佛山武术之乡·岭南文化佛山简称“禅”,这是黄飞鸿、李小龙的故乡,是闻名的“武术之乡”,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也是粤剧的发源地,是以岭南文化为代表广府文化的兴盛之地。 想跟你走遍岭南街巷,再听一曲粤剧悠扬观光指南 西樵山风景区 西樵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 是一座古火山 被誉为“珠江文明的灯塔” 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民俗风情古朴自然 涵括云海莲台、宝峰寺、黄飞鸿狮艺武术馆等 自然风光清幽秀丽 欲乘一缆车,美景尽收眼底 林深苔厚,储水丰富 古人赞之为 “谁信匡庐千嶂瀑,移来一半在西樵” 祖庙 祖庙被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 是一座集明清古建筑艺术 和佛山传统文化的民俗类博物馆 充分展示道教文化、武术文化 佛山民间艺术等民俗文化 常年举办"孔庙学童开笔礼" "黄飞鸿醒狮表演" "粤剧表演"等民俗文化动态展示活动 是广东省中华文化传承基地 第五站三水荷花世界·避暑胜地接天莲叶无穷碧,夏日赏荷到三水观光指南 三水荷花世界 三水荷花世界是目前世界上 规模最大、品种资源最丰富 集建筑、雕塑、机动游戏 酒店、饮食于一体的荷花观赏旅游景区 这里不仅能感受到 眼、耳、口、鼻、心同乐的愉悦 而且有远离城市尘嚣,回归自我的轻松和飘逸 第六站广宁竹子之乡·竹乡文化广宁县享有“中国竹子之乡”“武术之乡”“广绿玉之乡”“中国厨师之乡”等美誉。作为全国著名的竹子之乡,竹林总面积达万亩,余个品种,面积之大,品种之多,位居全国第一。 想跟你逛遍竹海大观,享受竹乡文化竹子之乡 作为城市旅游名片之一的广宁绥江竹海生态旅游景区总规划面积8.13平方公里,该景区以“竹”为主题,以绥江为景观轴,形成一江两岸三区一带的基本结构形态。是一个集休闲、度假、美食、住宿、游玩于一体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年荣获“中国最佳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的称号。 ▲观竹亭 走进广宁绥江竹海生态旅游景区 美丽清澈的绥江曲折回环蜿蜒而过 诠释着水的灵性 秀丽之水增添了竹的灵秀与峻逸 修竹摇曳,绿浪翻滚 仿佛进入一个绿色清幽的世外桃源 引发你无限遐思与眷恋 让你感"竹"良多,知"竹"而乐,满"竹"而归 目前,广宁县正加快引进及建设辖区内的重大旅游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广宁县绥江两岸特色文化旅游项目(一期)正有序推进中。 ▲绥江文旅项目鸟瞰图 武术之乡 广宁县是岭南武术发源地之一 武术文化底蕴深厚 民间习武之风十分盛行 曾有“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习武之人”的说法 被评为全国首批“武术之乡” ▲江先梅摄 广绿玉之乡 广宁是中国广绿玉矿源的唯一产地 盛产的广绿玉色彩绚丽 纹理变化多样 与田黄、鸡血石相媲美 誉其为中国五大名石之一 ▲广绿玉作品《人生如意》 厨师之乡 广宁作为厨师之乡 精致的烹饪技艺与天然食材的火花碰撞 使得广宁特色美食在历史的长河中 菜式不断创新,惊艳味蕾 其中竹笋、竹虫、竹林鸡 潭布番薯干、广宁云吞备受欢迎 ▲菜式:美极守笋如玉(竹虫) 此外,随着珠海到广宁直达动车的开通,为广宁架起一道连接山区与海港区的“钢铁彩虹”,在吸引更多珠三角核心区到广宁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领略风土人情的同时,也促进了全县产业、生态、文旅等各类优势加速释放,有效带动茶油、竹笋、肉鸽、生猪、番薯干、龙须菜特色优质农产品和小吃搭上新时代发展的“快班车”走进大湾区千家万户的饭桌上,使之真正成为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物流走廊”和“文化旅游走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来到广宁旅游除了玩玩玩 最重要的事情 就是给各路亲朋好友 带得走的“广宁”啦 来广宁游玩 带什么“手信”最具代表性 宁小布早就帮你罗列好了! 广宁县十大特色旅游手信 1 广绿玉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五大名石之一。广绿玉品种繁多,其中翠绿、绿海金星、白中带绿、黄中带绿最为名贵,为石中瑰宝。 2 茶油 可分为红花、白花、黄花油及茶籽油4大类,油茶树不施农药、化肥,色泽金黄或浅黄、气味清香,为天然食用、保健植物油。 3 广宁八宝 广宁八宝是由上等笋干、蕨菜干、冬菇、腐竹、竹荪、木耳、芋合干、菜干组成,绿色环保,富含维生素。 4 番石榴茶 酸中带甜、清香弥漫、性质温和,具有迅速解除疲劳的功效,能降血脂、血糖和胆固醇。 5 竹笋 主要有纹笋、麻笋、大竹笋、苦笋等品种。富含多种植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等成份,被誉为“美容益寿食品”。 6 番薯干 广宁番薯甜而不腻、软韧适中,更富含蛋白质、脂肪、钙、钾、胡萝卜素、维生素和8种氨基酸。 7 竹芯茶 以采自深山老林野生茶叶配上广宁特有的“竹芯”精制而成,亦有“青天茶”之称。 8 龙芥双蔬(大芥菜、龙须菜) 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有益成分,广宁大芥菜生产季节在秋冬季,微甘带甜、脆而无渣。 9 竹工艺品 包含竹砧板、果盘、刀架、酒架等品类,具有不开裂、不变形、耐磨、坚硬、韧性好等优点。 10 蜜糖 即蜂蜜,有降血压、护肝、缓解疼痛等作用。促进食欲,提高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一张小小高铁票 足以开启湾区多个核心城市的奇妙之旅 领略不一样的岭南风情 广宁风景宜人,处处潜藏机遇 是个旅游、商贸的好地方 欢迎各位市民来广宁 感受竹乡的独特魅力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首趟珠海直达广宁“和谐号”列车今早抵达广宁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苏荣昌 主编骆翠云 总编李东明 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