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来源:|新史学ID:newhistory」 《杜凤治日记(全10册)》(杜凤治著,邱捷点校,广东人民出版社,) 关于本书 本书为清代宦粤官员、浙江山阴人杜凤治所撰的日记,始于年5月,终至年lO月,16年未曾间断,是迄今存世最详尽的晚清地方官员日记,连续、详尽、细致、真实地记录了一位州县官各种公务、公私交往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晚清州县司法和行政等方面的实际运作,对同治、光绪年间的广东社会也有全面深入的揭示,在考察清代司法制度、清代基层政权运作、大城市管理以及广东地方史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本项目列入《~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 关于作者 邱捷,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历史系原主任。研究方向:(1)晚清广东经济与社会。(2)孙中山研究。主要成果:《近代中国民间武器》、《晚清民国初年广东的士绅与商人》等及多篇研究杜凤治日记的论文。 前言 中山大学收藏有一部晚清州县官日记,作者杜凤治。日记本来共有41本,据杜凤治自己说,第2本早就失去,现共存40本。日记第1本、第41本封面有“张篁溪先生遗存”长方形印章。张篁溪即张伯桢(—),广东东莞篁村人,近代著名学者、藏书家。这说明杜凤治的日记曾被张伯桢收藏。日记原收藏于中山大学历史系资料室,何时及如何入藏不详,21世纪初再转藏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部。 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清代稿钞本》第1辑,杜凤治的日记以《望凫行馆宦粤日记》的书名全部影印收录。不过,“望凫行馆宦粤日记”只是第1本封面的题署,以后各本封面的题署不尽相同,而日记之37本后半部分到第41本,所记系作者告病回浙江绍兴故里生活的内容,已非“宦粤日记”。 日记作者杜凤治,榜名人凤,字平叔,号五楼,后来号后山(或作垕山、垕三),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生于清嘉庆十九年四月二十三日(年5月11日),光绪九年二月二十七日(年4月4日)去世。同治五年()杜凤治到广东任广宁县知县,此后又在广东四会、南海、罗定、佛冈等地任地方官,光绪六年()因老病辞官回乡。 杜凤治虽然只是乙榜出身,但很好学,从其日记的文笔和他所作的诗词、对联看,他的学问功底不错。在公务繁忙的情况下杜凤治一直坚持读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杜凤治对外国新事物显示出了解、学习的兴趣,来粤后买的第一批书就有徐继畬的《瀛环志略》。他经常阅读报纸,辞官归里后仍保持这个习惯。他从买办、英美外交官等人口中知道了不少外国大事。尽管他的思想没有发生重大转变,但对世界的认识要超过同时代一般士大夫。 杜凤治壮年后在京城历练,结交不少官员,早就熟谙官场规矩和运作,进入仕途时已是人生成熟时期。他思路清晰、沉着冷静、善于断决、手腕敏活、精明务实、勤奋细心,很快就适应了州县官的角色。 杜凤治在日记中披露了很多官场丑恶现象,一再说“官场如戏场”、“官场险恶”。不过,他对这种制度的“合理性”毫无怀疑,忠心耿耿地为清皇朝服务,立志做一个好官。他虽然算不上是清官,但收受银钱时比较审慎,注意底线,尽量不留下把柄;努力完成教化、考试、征输、缉捕、听讼等州县官公务,同时处理好同上司、同僚、下属、地方士绅的关系,对平民百姓软硬兼施,不至于任性暴虐。他后来虽然没有飞黄腾达当上高官,辞职归里时只是正五品的直隶州知州(加从四品衔),但仕途顺利,尤其是两任广东省首县南海县知县共五年多,在任期间得到总督瑞麟等高官的器重。 杜凤治是个州县官,没有参与过高层决策和全国性的大事,他宦粤期间又恰好是没有特别重大事件发生的年代,因此,日记对研究太平天国、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参考价值不大,日记直接写到洋务运动的文字也不多。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史学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