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8/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眼下,“夜经济”正在成为肇庆市一个热词。

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又经历了前期多发的恶劣天气,人们渴望生活多点色彩,市场也需要新的消费刺激。开放公共区域、串联全新消费场景是肇庆一大创新探索。

“夜经济”指的是居民在夜间开展购物以及其他各种享受型消费活动,是对白天活动的一种延续,在夜间居民可以进行餐饮、玩乐、购物、休闲、健身等各种内容。

在端州江滨公园和肇庆新区长利湖公园,数百辆私家车和各式各样的摊位延绵两三公里长。在广宁南街百盈东路,多人摇号竞争个经营摊位。在岩前酒吧风情街停车场停车位供不应求。超九成经营后备箱摆摊者为年轻人,经营火爆者月营收入可达元。

在各大“后备箱夜市”,茶饮摊数量最多,其次是小吃摊。做茶饮的李先生开心地说:“白天在店里做奶茶,晚上出车卖柠檬茶,一杯13元,生意好的时候一晚上可以卖出30多杯,一个月坚持下来至少有元进账。”

在抖音上看到江滨公园人流量大,突发奇想前来摆摊卖酸味水果的玲婆,1个晚上可以进账几百元。

不少受访商家和摊主告诉笔者,政府有序开放公共区域鼓舞了市民组团“练摊”,释放了城市管理善意和促消费的信号。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下的消费场景重构,是激活“夜经济”的创新探索。

肇庆整合资源,开放公共区域、串联全新消费场景,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能够尽快恢复城市经济的常规化发展。这个过程当中既需要进行综合、全面的规划,也需要因地制宜,打造出地方特色。

近年来,肇庆市出台《肇庆市促进旅游振兴扶持办法》激活带动文旅发展,筑巢引凤招商引资,“星湖西海岸音乐餐吧”“高要美食商业街”“石牌里文创街区”等新业态项目进驻,填补了各地“夜经济”商业模式空白。肇庆还通过打造星湖游船码头、“火树银花”夜间网红打卡点为商家引流,推动砚洲岛、猫爪谷、将军山、寻源谷等景点建设促进文旅消费。

繁荣“夜经济”,监管不能打烊。卫生环境不自然维护、垃圾不及时清扫,必然会影响消费体验,妨碍“夜经济”健康发展。

为此,肇庆市印发《关于改进管理模式推行“分类施策”提升市容秩序管理水平的意见》对“夜经济”管理进行分类施策,按照一条市政道路一个管理办法、一个市场一个管理办法、一个治理黑点或难点一个管理办法,结合巩固文明城市工作,开展市容秩序管理提升。

目前,端州区设置了6个疏导区,安置了户经营户,规范划线米,扩大了商家的经营面积;鼎湖区在上山路夜宵街采取“一路一策”,在无群众投诉、不影响交通、不造成安全隐患、经营者自觉保洁的前提下,放宽夜间管理标准;高要区推行“严管白天、疏导早晚、放管结合、以疏为主”的做法加强24小时市容管理;广宁县则通过在“后备箱夜市”收取经营摊贩垃圾处理费,聘请第三方物管公司等方式加强夜市场所管理。

综观肇庆再次火爆的“夜经济”,工业、金融业、旅游业、文化娱乐业已经在自发进行交织,陆续催生出各种相关的概念及新兴业态,共同帮助城市经济的复苏与发展,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新鲜体验。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