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最美乡村”肇庆站暨最美古村落网络评选现在开始了,你觉得肇庆哪个乡村最美? 高要八卦村 八卦村,又名黎槎村,于宋朝建村,距今已经多年的历史,现居住着多村民。位于高要市回龙镇肇江公路旁,与广新农业生态园近在咫尺。 黎槎村西村呈八卦形态,布局精致,暗藏洛书柯的玄机,以中国古代儒家文化论述万物的重要景点《周易》的八种基本图形,亦称八卦,即“—”和“——”的符号形状把房屋建在一座凤凰形的名叫凤岗的小山上。 高要蚬岗村 蚬岗村始建于明天启年间,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传说它所在的地方原来是一片水乡,水中一只巨大的蚬越长越大,露出水面后变成一个土岗。于是村民在岗上建起村落,便称为“蚬岗”;而村落又是请诸葛亮的弟子按传统的八卦方位来修建的,所以又称“诸葛八卦村”。村民多姓李,据说祖先源自甘肃的陇西,兴旺时曾达1万多人 德庆金林村 出德庆县城北行15公里,方圆数里之阔,群山环抱,台地高耸,四面河流溪水盘绕,大小湖泊错落有致,形成“五鱼山会局”之势。距今约一千六百多年历史,当时,金林一带居住着多个少数民族。从宋代开始,汉族大量南迁,现在金林的姓氏,绝大部分是宋后迁来金林,逐渐与少数民族化成一体的。 封开杨池古村 杨池古村坐落在封开县罗董镇,距县城江口镇28公里,是一个明清文化遗产地,被称为“岭南第一村”。杨池古村里的居民全部姓叶,就像一个叶氏族落。 怀集何屋村 梁村镇洊水村委会何屋村位于怀集县西部平原,离县城约22公里,省道S线在村旁通过。全村户,人。该村始建于清代初年,有多年历史。何屋人崇文尚武,素有“书香门第”、“文武世家”之称。“村墟大铺头,何屋大门楼。”这是人们赞誉何屋村居豪华的民谣。村中现有保存完好的百年古屋8座,集中分布在村寨中部,其间错落点缀着7口荷塘,绿荷妖娆,景色宜人。年何屋村被授予“肇庆市文明生态村”称号。 四会铁坑村 铁坑村是历史古村、文化古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风景迷人,其曾公祠堂,始建清代末期,村里的居民大部分姓曾,就像一个曾氏族落。在曾氏祠堂前面有一池水,常年碧绿,清澈见底;池边上有纤细杨柳,和风依依。 怀集扶溪村 位于怀集县西部,南邻省级旅游专业镇桥头镇,距县城22公里。最早在扶溪村一带居住的是古百越族的一支,“扶溪”一名就是古百越人的村名。后随着中原人南迁,百越族人逐渐迁往他乡,但“扶溪”村名却一直被沿用到现在。 现居住在扶溪村的石姓人家是明代以后迁入的“新”居民。石氏先祖原居甘肃武威郡,后随军迁福建定居,明洪武末年,由福建汀州迁居至此。石氏族人为纪念发源地,所迁之处均以“武威堂”为堂号。因而居扶溪村后建祖屋亦冠以“武威堂”之名,而且都以“武威绵世泽,万石振家声”楹联为正堂堂联。 怀集孔洞村 孔洞村位于怀集县凤岗镇。因其先民尊孔倡儒而命名。全村占地1.5万平方米,传统建筑平方米。村寨由两个小盆地构成,一山相隔,一溪相连,分上、下寨。孔洞村寨所有建筑物顺着山坡而造,依山傍水。古建筑物均建在清朝中叶,现存的主要有:德惠成公祠,观音堂,裕后楼,孔乡书院(详见孔乡书院内容),成国选公堂。 怀集黑岩村 黑岩村位于怀集县桥头镇。该村因进村须穿过多米长的幽暗石洞—黑岩而得名。全村占地1.68万平方米,传统建筑平方米。村中有成片的桃花林和百亩薰衣草圃,俨然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故此黑岩村又名桃源村,创建者是梁、孔两姓的先祖。梁姓后代已有24代。 封开杏花村 杏花村位于封开县杏花镇杏花社区,离杏花街(墟)一公里,现有人口人。村中古迹遍布,目前城内有十多座保存较完好的古代民居。历史最为久远的是修建于明代中后期的一座砖砌的城堡。 端州白石村 白石村位于端州区黄岗镇,面向北岭山,背靠西江,全村占地约3.8万平方米,传统建筑面积平方米。 由唐武德年间建村。李、梁、罗、黄、蔡是村中大姓,其中又以李姓最大,约占村中1/4人口。白石村民世代以砚为耕,至今已有1多年的历史。 封开汶塘古村 坐落在肇庆市封开县南丰镇南部,主要聚居着侯姓村民。这里,是一个肥沃的小村落,四季泉水常流; 这里,是一个人才的摇篮,走出了多少历史名流,才子佳人;这里,也是一个集传统文化、风水地理于一体的生态环保自然村。 德庆武垄村 位于德庆县武垄镇,已有年历史。全村万平方米,传统建筑平方米。村中古榕、古井、古桥、古宅、古祠,五古并存,各具特色。村口有一棵多年古榕树,树下有一口用鹅卵石和花岗石块(条)砌成,工艺精巧,造型独特,呈蚬状的古井。离村约有米处,有一座清嘉庆十七年()建名曰“云武桥”的古桥,又称“状元桥”。 广宁石桥崀村 石桥崀村位于广宁县江屯镇大连村委会。客家古风悠然的石桥崀村占地1.3万平方米,传统建筑面积平方米。 “福隆里”是该村客家大屋的代表作,建于清道光十七年(),由当时的武举人江明澜落籍该地创建,其儿子江日华是文举人,故此又称文武举人故居。 广宁大屋村 广宁县北市镇大屋村始建于年,至今已有年的历史。现有人口人,56户。村中有10多座砖石结构的清代客家古宅。 村里有百年的五连果、古榕树。客家大屋建筑群造工精细,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尤其以“仁善里”客家大屋最为壮观,集清朝南北民居建筑之精华。 鼎湖桃溪村 桃溪村位于鼎湖沙浦镇,面临西江,后倚巍峨烂柯山。全村多户,多人。现为生态文明村,以种芭蕉、粉葛、茨实等经济作物为主,是肇庆鼎湖区农村最为富裕的乡村之一。 鼎湖蕉园村 肇庆近郊有两个蕉园村,一个是端州区睦岗镇的蕉园村,人们习惯称上蕉园;另一个是鼎湖区坑口蕉园村,人称下蕉园,也叫做大蕉园。 两个蕉园村姓梁的人都同祖同宗。他们的太始祖梁肇基(字建创,号自娱)南宋宁宗时曾任宣徽院签判,是位三品京官。宁宗六年(公元年),经南雄珠玑巷来到肇庆,在当时的城东睦民里横巷定居,祖孙六代皆为官。 肇庆前村 前村位于肇庆城区黄岗镇,全村占地3万平方米,传统建筑1平方米,建于清代。约在三百年前,原由外埠迁来而不准入住陈村的几族人,便逐渐地向村前迁移居住,从此“前村”因而得名。其中,护龙祖庙位于前村之东,始建于清代,同治辛未年()重修。庙内神像等附属物已全无,只剩庙宇。 点击“阅读原文”也能投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