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http://m.39.net/pf/a_4709994.html

2月12日,林郑月娥对媒体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有望在日内公布,香港计划联同广东省及澳门2月21日在香港举行规划纲要宣讲会。

大公报报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周公布。

香港将在创科、金融方面发挥龙头作用。已有发展成果、区内各地优势互补、国家战略大力支持,将推动大湾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开拓发展新空间与新机遇。

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王春新分析,香港与珠三角的合作发展,由过去的市场驱动转变为政府驱动,把香港与珠三角的合作带入新阶段,大湾区深度融合,扩大开放,进一步打开粤港澳三地的合作大门,包括跨境交通完善、经贸关系更紧密及各行业互通等。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吴亮星认为,珠三角的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升级、创新创业气氛浓厚、相关政策配套成熟,而香港具备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和广泛的国际联系,国家支持香港、力挺大湾区打造国际科创中心,大湾区将发挥协同效应,科创大有作为,也带动香港的经济产业结构进一步转型升级。

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张晓明指出大湾区的战略定位:

一,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二,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三,“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撑;

四,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

五,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广东地理》预测,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规划也将在近期发布,广中珠澳、深汕、深珠、珠江肇、广佛江、广深第二高铁通道、肇南等线路应该会有涉及,高铁、城际铁路、地铁、电车四网合一规划已成为趋势,之前未纳入近期计划的城际铁路,也将在大湾区战略中获得提速落地。

01

湾区轨道网络带动重点平台发展

佛山中欧中心一开始是作为佛山市政府办公用的,后来由于政策原因,政府进不了,乐从行政服务中心也不进来,一直作招商办公用。年2月,佛山市长提出筹办佛山理工大学后,经过考察,定在了中欧中心。年2月,中欧中心产权已经转移给了佛山理工大学,按计划,最快将于年9月份首批学生开学。广佛环线又将在今年完工,连接湾区的高速轨道网络,带动中德工业服务区、广东智能制造产业园发展,也有利于佛山理工大学发展,佛山新城如虎添翼。

珠三角各个轨道站点周边,都将是重点项目落地首选点,例如香港的大学到庆盛站附近办学。一落地五所大学的中新知识城,也将新建知识城-南沙铁路、白云机场-知识城-正果机场快线。

年10月10日,珠海召开第八次全市公共道路建设项目协调工作会,根据《深珠通道铁路公路布局方案研究》,珠海高新区要预留深珠通道远期建设的廊道,并对深珠通道的高铁车站位置进行考虑。会议还提到,伶仃洋通道是一条公铁两用的跨海通道。

年11月15日,珠海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珠海市干线路网规划》,珠海将对外强化与深港、粤西的联通,新增伶仃洋通道(深珠通道)、明确黄茅海通道走廊以及加强与深中通道的衔接。深珠通道东接广深沿江高速和南坪快线,跨越伶仃洋至珠海唐家北边界,经中山五桂山、斗门莲洲延伸至高栏港。

年珠海GDP才多亿,可以说年以来发展迅速,但至今还是珠江西岸弱小城市,与广东省副中心城市口号差距太远。伶仃洋通道、珠江肇高铁、广中珠澳高铁,都想帮扶珠海。

珠三角拥有良好的产业配套体系,拥有庞大的空港、海港和内河航运,以及优越的高速公路网配套,只需要建设好轨道交通网络,半小时交通圈、1小时交通圈形成,高效互连互通之下人民会主动经商、贸易、迁居、生活,不需要官员太多的号召。

年深圳交通运输工作会议透露,今年将开展跨珠江通道体系规划研究,完成深珠跨江通道、宝坪通道、外环快速等重大通道规划研究。在铁路建设方面,深化深汕、深永、深肇、深南等高铁规划,开展超高速广深第二高铁研究,力争启动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穗莞深城际机场至前海段建设,大力推进赣深客专建设,建成穗莞深城际机场以北段,高标准推进西丽、机场东、平湖枢纽规划建设。深圳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正在研究建设广州和深圳之间的第二条高铁线路,从深圳经广州至永州的时速公里的轮轨制高铁;此外还研究在广州和深圳之间建设时速公里以上的快速通道,磁悬浮是其中一个研究方向。

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工程节点

-03-30佛肇城际铁路通车

-09-20佛莞城际开工

-09-28东莞地铁2号线通车

-12-22赣深高铁开工

-04-27广州地铁18号线开工

-05-01深中通道启动

-07-05广汕高铁开工

-08-18佛山西站启用

-12-28莞惠城际通车

-02-10广州白云机场扩建

-09-23广深港高铁全线运营

-10-23港珠澳大桥开通

-12-26汕汕高铁开工

-12-28广佛线全线通车

-XX-XX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

-XX-XX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网发布

-XX-XX广湛高铁开工

-XX-XX深湛高铁珠江口隧道开工

-XX-XX高明机场开工

-05-28虎门二桥开通

-12-28广州地铁7号线顺德段开通

-12-31广佛环(广州南-佛山西)建成

-12-31广清城际完工

-12-31珠机城际拱北至横琴段完工

-12-31新白广广州北站至机场T2站完工

-12-31穗莞深城际开通

-12-31赣深高铁完工

-12-31深汕高铁开工

-XX-XX佛莞城际开通运营

-XX-XX江肇铁路开工

-XX-XX新白广城际建成

-XX-XX穗莞深城际前海段开工

已有广深港高铁、赣深高铁、深湛高铁、广汕高铁等

规划广湛高铁、广中珠澳高铁、深珠通道、江肇铁路

以上珠江口东西岸通道,年将迎来三大喜事:虎门二桥开通、深湛高铁隧道启动、佛莞城际完工。

年1月29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省发改主任葛长伟透露广东已编制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近期会很快发布。文件主要对应国家的规划纲要,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广东省如何实施和落实好国家的规划纲要。下一步主要是要在规划纲要和实施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推出相应专项规划,包括:创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专项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规划等。另外,广东正在按照国家的要求在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城际轨道的规划,今年上半年可以出台。

汕汕高铁-广汕高铁-广湛高铁将成为粤东-珠三角-粤西的高速铁路通道。未来,深汕高铁-深珠通道-南深高铁又将成为另一条高速铁路通道。

人大代表贾英竺说,现在粤港澳大湾区最弱的就是城际轨道交通,湾区城际轨道建设已经迫在眉睫了,现有地铁线路已经占据了地上地下空间,国铁高铁线路也在切割空间,如果不抓紧时间建设,随着交通路网的规划越来越密集,建设起来会更难。

人大代表谢志岿建议的湾区高速城际轨道网,是一种自成体系,结合地铁便捷和高铁速度优势的一种新型轨道交通系统,通行时速达到-公里左右。

在珠三角运营中城际铁路广珠、莞惠、佛肇之外,即将建成的还有广佛环一期、穗莞深、佛莞。高铁广深港、厦深、深茂、南广、贵广、广汕汕等将也承担一部分湾区内城际客运功能,今年还将新开工广湛高铁。有网友建议新增汕深珠江肇、广佛鹤台、广中珠澳、广深新高铁这4条时速-的新城际线路,未来分别对接上南玉深、广湛、广河、广清永4条国家高铁。

佛肇珠中江这5个城市要更好承接广深港极点的辐射,要谋划伶仃洋公铁通道、广江珠澳高铁、广中珠澳高铁,珠海要加快建设成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携手澳门打造大湾区经济新增长极。

广东铁投集团今年全力推动广湛、汕头广澳港铁路、茂名博贺港铁路、揭阳疏港铁路开工,广汕、汕汕全线开工;确保穗莞深、广清、广佛环城际佛山西至广州南段、珠机城际拱北至横琴段、新白广城际广州北站至机场T2站年底前建成开通。

国务院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后,珠三角市民都在观察城市发展的热点,产业落地的走向,轨道交通的规划,希望适时准确买房在潜力片区。《广东地理》小编也在不断学习中,梳理湾区发展路径,各位专家学者的观点大家也可参考。

02

广深一线继续引领广东经济

年9月26日,穗莞深城际接入广深铁路新塘站Ⅳ线拨接施工完成,具备互联互通接入广深铁路、进入广州东站的条件,也为即将开展的全线铺轨施工打通了联络通道。

既有新塘站为广深Ⅲ、Ⅳ线车站,新建穗莞深城际铁路设两条广深联络线自新塘站引出,在新塘站广州端咽喉引入广深Ⅲ、Ⅳ线正线,进而实现和国铁干网的互联互通。未来,深圳、东莞可以从穗莞深进入广州东站。

珠三角城际铁路佛莞项目是连接广东省中、东部地区的重要快速干线,是打通珠江东西两岸的快速过江通道,东接深莞惠,西连广佛肇,接轨莞惠城际、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广佛环线、佛肇城际,对于构建珠三角城际轨道骨干网,实现“一小时”城市圈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狮子洋隧道全长.4米,其中盾构隧道长米,采用一台直径为13.61米、具备常压换刀功能世界先进的盾构机,从广州市番禺区始发,下穿珠江狮子洋后,在东莞侧贯通出洞。

佛山需要与广州、深圳、香港三个极点加强联系,佛山新城、北滘、陈村通过广佛环线对接广州南站(广深港高铁、武广高铁)。

广州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及东站交通枢纽规划正在招标,要求统筹考虑大湾区范围内的佛山、惠州、中山、清远等周边城市及相邻省份的连通,并形成《广州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研究报告》总报告。完成时间:年12月30日前提交中间稿;年6月30日前提交送审稿;年8月30日前提交最终稿。

一、大湾区城际铁路规划

(1)广河高铁引入广州枢纽方案研究

(2)广清永高铁引入广州枢纽方案研究

(3)贵广高铁广宁至广州北联络线方案研究

(4)广中珠澳高铁方案研究

(5)中南虎城际铁路方案研究

(6)肇顺南引入南沙地区方案研究

(7)广州枢纽新增其他高铁方案研究

二、高铁进城、内外畅达

规划引入广州铁路枢纽线路较《广州铁路枢纽规划~》增加广河高铁(原为广从城际)、广中珠澳高铁、广清高铁延伸线(永广高铁)等线路,需要对原规划的五主三辅客站布局适应性进行分析。

三、黄埔大桥以南下游过江轨道通道

在对铁路和轨道过江交通量分析的基础上,判断铁路、城际铁路及轨道交通过江通道数量。结合铁路、城际、城市轨道和公路规划,统筹湾区过江通道安排。

四、三眼桥至新塘通道扩能方案

(1)三眼桥至广州段扩能改造工程

(2)广州至广州东段扩能改造工程

(3)广州东至新塘段扩能改造工程

五、广深港高铁引入中心城区方案

广州南站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以南20km,中心城区大量客流出行不便,目前广深港高铁已开通运营,为了解决广州市中心城区与香港间客流沟通的不便,实现广深港高速客运通道:

(1)分析广深港高铁引入广州中心城区的客流需求

(2)广深港高铁引入中心城区方案研究

(3)引入后对枢纽客运系统适应性分析

六、轨道交通四网融合规划

研究广州市客流出行需求,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及城市空间规划、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综合交通规划等方面,研究轨道交通体系构成、功能层次划分、各网融合关系等。

七、穗莞深、广汕引入广州东后新建北站房及地铁换乘方案

广深客流、潮汕客流、广九直通车客流、长途普速客流等,客流交叉组织困难,旅客走行距离长,换乘不便。广州东站为满足穗莞深城际和广汕铁路的引入将修建北站房,北侧还有规划的地铁线路,地铁11、18号线换乘,车站与地铁的衔接以及不同阶段施工问题。

年12月26日,汕汕高铁在惠来举行开工仪式。线路全长.公里,设计速度公里/小时,设汕头、潮南、惠来、陆丰东、汕尾等5座车站,总投资.6亿元,建设工期4年。

03

湾区是打破藩篱的改革开放

一哥在越南岘港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演讲,提出要充分发挥互联互通对实体经济的辐射和推动作用,打破发展瓶颈,释放发展潜力,形成协调联动发展的格局,既为伙伴提供发展动力,也为自身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年5月4日在香港礼宾府接见了20几位大湾区企业家代表,并聆听了业界人士关于大湾区发展前景的建议。林郑说大湾区的发展有赖中央的支持统筹,三地政府携手并进,同时也有赖粤港澳民间尤其是企业家们的共同努力。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国家力量与市场力量共同推动了珠三角的发展演变,促进了珠三角各市调整了自身的空间战略,从更高层面安排产业布局。

广州确立南沙为广州唯一的副中心;深圳以前海为开发重点,并把海洋新城作为重点平台;而东莞则把原来的长安新区升格为滨海湾新区等,各城市已呈现出环湾发展的战略格局。在这种格局下,广州的南沙,与东莞的滨海湾和深圳的大空港,已在空间成为连续体。

佛山理工大学,佛山市政府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合办,中欧中心及周边亩为校址,力争年9月份开学。佛山明确打造93平方公里的三龙湾,聚集高端创新资源,对接广深科技创新带。佛山市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青少年宫、佛山体育文化演艺中心陆续建成启用,东平湖开挖后,医院启用,菊花湾大桥开通,广佛环线开通,地铁3号线开通后,佛山新城更加耀眼。

环湾发展,城市间的空间距离得以缩短,深湛铁路确定以隧道通过珠江口,加上未来环湾轨道交通的建设,各市机构组织间交流的便利性无疑将得到极大提升。一小时交通圈的建立,客观上珠三角将缝合多中心的分离弊端,有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和高端要素的聚合。

南沙、横琴、前海、东莞滨海湾新城、佛山三龙湾、中山翠亨新城这六大平台,在土地储备、交通规划、政策利好,招商引资有巨大优势,除了佛山,其他5个在填海造地上有发展动力。

港珠澳大桥、虎门二桥、深中通道以及即将建设的深湛铁路等跨湾交通,将极大缩短两岸的时空距离,改变城市群的空间格局。深珠通道更加拉近珠江口两岸时空距离。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破空间屏障,改变珠三角三大核心的影响力格局,被新拉入引力场的区域将对原来的同位区域构成竞争,企业得以在各环节的布局上获得更多选择,从而促使原有格局的重构。原有的产业基础在产业配套和创新成果转化方面为新型创新带提供了重要支撑,新型创新带则通过创新要素外溢促进着传统产业带的转型升级。

马兴瑞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广东要做优做强珠三角核心区,推动珠三角核心区产业、营商环境、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等深度一体化,加快跨珠江口通道建设,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携手港澳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支持深圳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尖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打造国际知名会展、赛事、论坛品牌,提升城市影响力。

推进广佛同城化,强化珠三角核心区引领带动作用,优化区域对口帮扶协作机制,加快广清一体化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建设,促进产业转移园提质增效。

支持东西两翼沿海经济带建设,建设好汕头、湛江2个省域副中心城市,推动汕头进一步焕发特区活力,促进湛江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培育壮大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阳都市区,与珠三角沿海地区串珠成链。在粤东粵西沿海集中布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大力发展临港化工等产业。

04

粤港澳大湾区需要机制体制创新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面临“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的特殊环境,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流动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体制机制障碍,出入境效率有待提升,物流通关数据交换共享机制尚未建立,湾区跨境金融交易平台体系有待健全,11城之间轨道交通网络有待提升。

大湾区建设将围绕构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等多个方面展开,在相关领域工作推进过程中,体制机制方面的欠缺和不足将会阻碍大湾区建设步伐,拖慢大湾区建设速度。要在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资源禀赋优势的基础上,整合各方产业优势,推动区域联动发展,增强要素互补效应,提高产业衔接水平和市场一体化水平。

粤港澳大湾区体制机制创新招标,课题主要是:

1、梳理粤港澳三地在制度最大公约数,探索体制通道

2、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3、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引领带动体制机制创新

4、基础设施“硬联通”后,谋求“软联通”的体制机制创新

5、构建人才引进机制,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体制创新

6、促进产业一体化发展发挥资源优势体制机制创新

7、布局重大平台项目突出特色优势体制机制创新

05

广东自贸区有望扩权、扩区

年9月30日,广东省政府提交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关于推进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情况的报告显示,广东省未来将试点赋予自贸区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同时推进广东自贸区扩区,并为汕头经济特区等地争取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新平台。另外,将在自贸试验区内探索创新港币、澳币流通模式,建设前海粤港澳技术转移及成果转化中心,推动科研经费跨粤港澳三地使用。

广东自贸区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创新金融和类金融企业集聚地,累计入驻金融企业5.8万家。目前区内开办企业时间平均为3天,接近新加坡、香港等地水平,示范带动效应进一步凸显。

前海蛇口片区融资租赁企业总数约占全国1/3;南沙片区通过SPV融资租赁方式新引进落地49架飞机,成为华南最大的飞机租赁集聚地;南沙片区平行进口整车到港超2.4万辆,成为全国平行进口汽车第二大口岸。

深珠通道,打通前海蛇口、翠亨新区、横琴等几个创新平台的联系,也是沿海高速铁路通道的一部分,让珠海和深圳更方便集聚粤东、粤西资源。广东省主要建设用地的集中处,也就是未来20年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中心。

未来广州发展的重点,并不只有主城区和南沙两个点,而是三大战略枢纽(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

琶洲,拥有高密度的轨道交通,除了密集的地铁,还有城际铁路通达东莞、深圳、惠州、佛山、中山、珠海,去白云机场也在30分钟以内。

河流,是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要素、构建城市主要轴线和重要开放空间,是大房企投资部张三日夜研究“望江住宅地块”的图腾。佛山的东平河、潭洲水道沿岸,正在学习广州珠江城市带,建设中心城区核心资源集中片区。

顺德陈村、北滘、容桂、大良、伦教,正处于历史最好的发展机遇中,靠近广州、靠近深圳、靠近香港成为优势,靠近广州南站、深中通道、深湛高铁、广珠城际、南沙交通枢纽,是融入湾区核心的重要条件。

南海千灯湖、佛山新城和东莞松山湖验证了富有魅力的优质水岸公共空间对地方转型的强大推动力。四面多样、最连续、优质的水岸,为营造独特而具有魅力的公共空间来引领创新要素的聚集创造了条件。容桂、大良、伦教将发展成为顺德主城区、高端发展的产业聚集地。

06

对于湾区发展

众多专家有不同的看法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教授认为,对大湾区的展望,最根本是期待国家的制度设计能够改变。珠三角的问题本质上是制度困境的问题。如何走出当前的制度困境?更多地要思考中国目前面临的实质性变化对区域发展有什么要求。随着就业主体、发展动力和发展逻辑的改变,就业供给、需求导向成为新的问题,在新一轮的发展,要回归到以人为本,满足人的需求,才能吸引“人”。因此,珠三角要继续领先,不再是体量上的竞争,一定是在品质上、制度突围上,珠三角在这些方面大有可为。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指出,中国的发展是有为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场两种力量的交织推进。提出湾区的发展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将重塑城市关系,过去鱼骨型发展轴线,强化城市的等级关系,湾区建设将从排队吃饭转向圆桌共餐;二是有利于创新发展,形成面向全球的高端功能聚集环,嵌入到全球创新网络体系当中;三是湾区高品质公共空间促进知识经济发展。大湾区的建设同时也面临着关系空间重塑的挑战。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姜洪庆教授从五个方面对粤港澳湾区未来发展进行了阐述:一是本与底,以水土保持为出发点,保持湾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城与洲,提出了内湾、主湾、外湾三大湾环的结构,内湾解决生态发展,主湾构建城市群,外湾提供支撑功能;三是连与通,学习历史,把一系列的要素和平台连接起来;四是中与新,未来湾区应充分彰显文化自信,输出新岭南特色文化;五是竞与合,积极鼓励湾区未来开展无地界合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范钟铭教授指出消费经济在需求增长的背景下,旅游带来的经济全方位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珠三角地区处于消费成长过程,如果要培育世界级的大城市群,旅游消费未来一定可以发展。按照国际大都会地区的旅游休闲空间格局,珠海拥有广阔旅游资源,承载湾区迎合消费时代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回归均衡发展的第三极,在强大的东岸影响下,希望构建起西部强大引擎,这个西部的强大引擎就是珠海未来的发展机会,这将是一个等边的、均衡的、三角的格局。

深圳市政协党组成员王芃认为,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城市时代,需要城市思维,践行城市思维需要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加减乘除”。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加”即增加湾区国际化功能、建设环湾轨道、塑造魅力空间,提升湾区综合服务能力和城市空间品质;“减”,指减少消耗,以区域协调和空间管控为手段,有效缓解城市病;“乘”,发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投融资的带动效应,打造湾区创新和开放发展的重要引擎;“除”,清除体制机制障碍,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建立促进湾区一体化发展的协作机制。

中山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李立勋教授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词不是“湾区”,而是“粤港澳”,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与共建是问题的核心和实质。合作是这个区域发展的主旋律,中央对粤港澳湾区基本基调已经定下,未来将会出现有三个转变,经贸合作向区域协同创新转变,跨地共建生产链向共建优质生活圈转变,事项合作向系统制度性建构、要素充分流动转变。此外,粤港澳关系重构是这个区域未来需要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