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成为父母以后,意味着有更大的责任,伴随而来的就是具体而繁琐的工作。由于缺乏经验,对突如其来的各项事情,难免会出现焦虑,针对这些焦虑,收集以下10招,让你从容应对。 一、重视对新生宝宝视力的训练 (一)怎么看 新生宝宝的双眼运动不协调,有暂时性的斜视,见光亮会眨眼、闭眼、皱眉,只能看到距离15厘米以内的物体,所以要想让宝宝看到你,就必须把脸凑近宝宝。 两个月的宝宝可以持续地注视他感兴趣的物体,并随着物体的移动来移动自己的视线。 3个月的宝宝,注视的时间更长而且灵活,特别是对亲近的人的面孔能注视很长的时间。 4个月的宝宝表现出对不同颜色的喜好,多数比较喜欢红色物体。 5~6个月的宝宝能够注视距离较远的物体,如飞机、月亮、街上的行人等,并开始对事物进行积极的观察。 (二)怎么办 为了发展新生儿的视力,首先,可以吸引孩子注意灯光,进行视觉的刺激,然后让孩子的眼睛跟踪有色彩或者发亮和移动的物体。可在房间里张贴美丽或色彩斑斓的图画,悬吊各种颜色的彩球和铃铛。周围可见的刺激物越多,越能丰富新生儿的经验,促进其心理的发展。 二、加强对新生宝宝听觉的训练 (一)怎么看 宝宝刚出生的时候,耳朵里的羊水还没有清除干净,听觉还不很灵敏。随着宝宝的听觉慢慢改善,对强烈的声音刺激会产生震颤及眨眼反应。如果用温和的声音在离宝宝耳朵10~15厘米处持续进行刺激,宝宝会转动眼球,甚至转过头来。当然,宝宝最喜欢听的还是妈妈的声音,这是因为在子宫里听惯了妈妈的语调。 孩子出生以后,很快便可以利用在胎儿期积累起来的经验,去探索周围丰富多变的声音世界。 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就有听觉反应;出生后2~3天就能对不同的声音建立起条件反射; 5天就能辨别声音的位置,表现出对声音敏感的现象,即听见声音就能完全停止正在进行的动作。 (二)怎么办 为了发展新生儿听力,可以听音乐、玩有响声的玩具。通过听音乐可以训练孩子的听觉、乐感和注意力,陶冶孩子的性情。妈妈可以在给孩子喂奶时,放一段旋律优美、舒缓的乐曲。妈妈还要经常与新生儿进行交谈,虽然宝宝还听不懂,但却为宝宝创造了一个训练听力和语言能力的好机会,并通过这种交谈方式进行母子感情的交流。 三、注意对新生宝宝触觉的训练 (一)怎么看 宝宝的触觉在刚出生时就已经很灵敏了。宝宝喜欢妈妈怀里那种温暖的接触,喜欢大人轻柔地抚摸自己的身体,这种接触让宝宝感到安全,仿佛回到了在妈妈子宫里被羊水和软组织包裹的那段温暖的日子。嘴唇和手是宝宝触觉最灵敏的部位,宝宝会经常吸吮手指来获得满足。 新生儿最敏感的部位是皮肤,如果用手轻摸孩子的脸,他会转动头部,寻找刺激源。通过触觉的训练,可以扩大孩子认识事物的能力。可以把粗细、软硬、轻重不同的物体以及圆、长、方、扁等不同形状的物体给孩子触摸,还可以让孩子体验冷.热等温度的感觉,让孩子碰一碰那些没有危险的物体。这样通过多听、多看、触摸,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孩子的智力和生活能力。 四、积极训练新生宝宝的知觉 知觉是人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刚出生后两天的宝宝就可以分辨人脸和其他形状,宝宝看人脸的时间比看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时间长。宝宝凝视人脸图片的时间几乎两倍于任何其他图片,宝宝似乎天生对人脸感兴趣。 其实,宝宝并非对人脸感兴趣,而是对人脸的轮廓和曲度感兴趣。既然新生宝宝对人物图片及人脸有与生俱来的敏感和喜爱,可多给宝宝观.看人物图片,或多和宝宝面对面近距离交流,促使宝宝认识自身以外的人。 五、训练新生宝宝的味觉和嗅觉 宝宝一出生就有了味觉和嗅觉。宝宝能感受到什么是甜、酸和咸,对不喜欢的味道会表现出不愉快的表情,多数宝宝喜欢甜的味道。 宝宝还能区别不同的气味,喜欢妈妈身.上的那种奶味,妈妈也能通过气味确定自己的宝宝,嗅觉成了母子之间相互了解的一种方式。4个月的宝宝能够比较稳定地分辨喜欢的气味和不喜欢的气味。 六、多和新生宝宝说话 父母从孩子-生下来就应注意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要有意地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给宝宝语言刺激。在宝宝睡醒、吃奶、玩耍、做游戏、被爱抚时都要对宝宝说话。 比如在孩子吃奶时可以说“宝宝吃奶了”,玩耍时说“我们开始做游戏了”,听音乐时告诉孩子听的是什么曲子等。 孩子在2~3周时就会发出“哦哦”的声音来应答大人的声音。父母讲得越多,孩子应答得越勤。另外,可以多给孩子讲故事、说儿歌,来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 七、要给予宝宝社会的刺激 在孩子出生以后就要给他社会的刺激。不仅仅在父母温暖的怀抱中长大,还要不断地认识丰富多彩的周围世界,经常与他人接触,包括家里的亲人.亲戚、外来的朋友以及其他的孩子。在孩子出生的初期,要让孩子不断接受多种多样的刺激,如抓握、品尝、多看、多听、多和人交流等,给予孩子丰富多彩的感官刺激,尽早强化这种感党和联系,对孩子未来的智力发育和社会能力的培养都是大有好处的。 八、科学开发新生宝宝大脑潜力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右脑的功能虽然无法完全分开,但两者在功能优势及功能发展的时间上存在着差异。左大脑拥有语言优势,右大脑拥有感觉优势。时间差异主要指在人生早期,大脑功能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右脑半球,而右脑半球的发育又将决定左脑半球功能的发展。这就为早期教育提供了重点和目标。 介绍几种早期促进右脑半球功能发育的简单办法: ◆对着左耳说话,声音不要太 大。每日2~3次,每次5分钟左右。 ◆听没有歌词的古典音乐。 ◆按紧左鼻,用右鼻呼吸。 ◆进行早期感官教育,包括 视、听、嗅、触觉等训练。 九、与新生宝宝进行情感交流 孩子的各种心理体验,如对人生是抱着信赖和幸福感,还是不信任或绝望感等,都取决于婴儿与父母的关系融洽与否。 初为父母,是在与孩子建立了亲密的交流关系之后,逐渐获得了自信和为人父母的感觉。孩子也因为有了与父母的接触而获得安全、幸福和信赖的感觉,这些基本的满足感是孩子日后成长、发展人际关系的基础。 父母可以通过目光的交流、爱抚、拥抱、轻柔的呼唤、身心的交流传递亲子之情,发展孩子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感受能力,促进孩子健康而愉快地成长。 十、鼓励新生宝宝多发声 宝宝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啼哭,是人生第一个响亮的音符。在生命的第一年里,宝宝的语言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0~3月),即简单发音阶段; 第二阶段(4~8月),即连续发音阶段; 第三阶段(9~12月).即学话阶段。 新生儿期处于简单发音阶段。宝宝在第一个月内偶尔会吐露"ei"、"ou”等音,宝宝的这种“咿呀"语并不是在模仿大人,这样做是为了听到自己的声音,宝宝还会用不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情绪。 “咿呀”语和真正的语言不同,不需要去教,但父母可以通过微笑和鼓励来增加宝宝“咿呀"的次数。要把宝宝当成谈伴,耐心地和宝宝交谈。 例如一位母亲对她1个月的孩子说:“宝宝今天好吗?你好吗?好,你说?你觉得好吗?我很高兴,你呢?也很高兴。宝宝想要什么?你的奶瓶?这是宝宝想要的?好,它在这儿。 在这个交谈中,母亲假定她的宝宝是有能力说话的,母亲问完后停顿-下,给她的小宝宝回答的机会,然后又接着说。 母亲的这种交谈方式向宝宝表达了她的愿望,希望母子彼此间能够交谈。当宝宝终于开始说话时,父母仍可继续这种方式。 和宝宝交谈时,父母的语言要简单、短,谈话速度要慢,音调要高一些,抑扬顿挫一些,关键词多重复几次,这样的交谈方式宝宝才会有兴趣。 参考书籍《金版育儿百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