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3/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晚明是一段令人唏嘘的历史。许多穿越小说作者以这段历史为题材,帮助皇帝力挽狂澜,扫平辽东,扬帆南下,吊打欧洲列强。但是真实的晚明没有穿越小说那么荡气回肠,有的只是无奈与遗憾。说到这段历史就不得不提起一个重要人物就是孙承宗。

此人可以说影响了整个天启到崇祯时期的历史。孙承宗曾经逼得后金迁都,他的学生袁崇焕也让努尔哈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样一位猛人最后竟然毁在了自己同僚之手,明末死结无人能解。

孙承宗在万历三十二年才考中榜眼,这一年孙承宗已经四十二岁。由于孙承宗是当年的榜眼,所以老家河北高阳一直称呼他为孙榜眼。孙承宗与一般的英雄不一样,有的历史人物善于文治,有的善于武功。孙承宗绝对属于复合型人才,出将入相,这在明朝绝对是稀缺型人才。

唯一能与孙承宗处在同一高度的可能只有徐达和杨一清了。徐达常年统兵,官至中书右丞相。杨一清曾担任明朝三边总制,后又成为内阁首辅。与前两位不同的是,孙承宗赶上了晚明这个时代。

孙承宗年轻时候就比较喜欢军事。孙承宗在大同当私塾先生的时候,就只身一人勘察大同地形,询问戍边士卒,还画了大同防御图。就是在大同期间,他还帮助当地官员平定了士兵哗变。孙承宗不但有治军才能,政治洞察力同样敏锐。

明末宫廷发生了三大案,即“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在“梃击案”发生后,吴道南曾经问过孙承宗此事应该如何处理。孙承宗给出的建议就是,此事事关东宫不得不问,但是事关宫廷又不能细问。孙承宗很清楚,这起案件牵扯面实在太大,不是任何一个人能够盘查清楚,敢盘查清楚的。

明末三大案就这样成为了历史上最为诡异的案件,永远得不到答案。然而这样一位有着敏锐政治洞察力的人物,却因为自己的良心与善良,错过了帮大明扫平辽东的机会。孙承宗毕竟没有张居正的时运和人脉,他救不了大明。

自从萨尔浒之战后,明军再也无法对后金发起有效的反击。熊廷弼被弹劾之后,辽东彻底变成了一个烂摊子。天启二年辽东再起兵戈,在广宁明军被努尔哈赤击败,辽东经略王在晋一路败退。

由于实在挡不住努尔哈赤,王在晋向朝廷建议大军退回山海关,然后在山海关外筑一道重关。如果这个提议最终变成现实,整个辽西就将彻底沦陷,漫长的长城防线将处处是漏洞。就在这个时候,孙承宗站了出来。

孙承宗在大同的时候就有勘察地形的习惯,于是就亲自赶往辽东实地考察,最后制定了一个坚守宁远和觉华岛的策略。并且自告奋勇前往辽东抵御努尔哈赤的进攻。此时的辽东战局相当恶劣,整个大明帝国没有一个官员愿意前往辽东。就是辽东经略王在晋也是不得已才被推到了这个位置。

此时的孙承宗已经是60岁高龄,不在北京养老竟然跑到关外,天启皇帝非常高兴。与天启不同的是孙承宗的心情。孙承宗42岁进入官场,如今已经摸爬滚打了18年,深知大明帝国的政治有多么险恶。孙承宗在临走的时候希望天启皇帝能一心一意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