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 古称端州 天下闻名的端砚就出产于此 至宋时改肇庆 让我们溯西江而上 寻找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村落中的故事 铁坑村 广东省传统村落 铁坑村,坐落在肇庆四会市罗源镇,始建于清代,村里现存古民居20座,祠堂2座,书室1间,石巷4条。年获评广东省传统村落。 古民居(四会市党史方志办供图) 铁坑村的古民居布局统一,多为砖木结构,三间两廊,青砖墙,硬山顶,平脊。村中主要建筑有两祠一室,即闻乔曾公祠、衍荣曾公祠、秀水书室,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铁坑村仍然保留着中国古老家族的优良传统,曾氏祖训和曾氏家规得到了良好的传承:祠堂里贴有《敬告老人》和《奉告后生》的公共行为准则;闻乔曾公祠勒石上刻有族谱序;墙上的壁画虽已斑驳,但仍可以看出叙述的是尊老爱幼的故事。 祠堂的精美壁画(四会市党史方志办供图) 古时村内的私塾或书室是孩子们启蒙的地方,秀水书室便是铁坑村内培养文人墨客的私塾。它依傍门前的池塘,塑造了一道古色古香的风景。如今,在这一方古韵悠悠的土地中,优秀传统文化继续滋养着每一位村民。 青砖瓦房(四会市党史方志办供图) 罗锅村 广宁竹海 罗锅村,位于肇庆市广宁县横山镇。村落依山傍水,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村南有茂密青翠的大竹林,有“广宁竹海”之称,为广宁竹海大观旅游景区的一个主要景点,现已被纳入广东省连片示范村建设。 罗锅村村貌(广宁县地方志办供图) 罗锅村有茂林修竹,风景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堪称“广东第一亭”的罗锅竹海“观竹亭”,雄伟壮观,与碧绿的竹海融合一起,构成罗锅大竹海最美的一景。站在观竹亭的高处看竹海,翠竹连绵,气势磅礴,优美自然的田园风光一览无遗。 观竹亭(广宁县地方志办供图) 这里出土的一批多年前先人用来加工竹子的青铜刮刀(篾刀),将罗锅种竹和加工竹子的可追溯历史推到了战国时期。据清道光《广宁县志》记载,罗锅埠在清代已成为当时广宁县竹子贸易的中心,销往海内外的竹篾以质优著称,竹子是当地的主要经济支柱。 现今,竹业加工、种养殖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是罗锅村经济发展的支柱。村里小楼林立,花草树木琳琅满目,村道、巷道干净整洁,公共基础设施日渐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罗锅村独特的生态美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纷至沓来。 竹林绿道(广宁县地方志办供图) 白石村 端砚 白石村,隶属于肇庆市端州区黄岗镇,有“端砚第一村”之称。 白石村村貌(周忠明、黄小云摄) 白石村,用端溪烂柯山和北岭山一带出产的石料来生产端砚,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名副其实的端砚专业村。清代末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白石村制砚至为鼎盛,一大批名砚和名家应运而生,其中就有被称为“广东最后一位碑刻大家”的梁俊生。 白石村被文化部授予“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被广东省评为“文化产业(创意)园区”“广东省特色旅游村”,成为肇庆市以砚文化为主题的标志性文化旅游景区。“端砚制作技艺”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编“硕果累累”(梁佩阳作品)(肇庆市端州区史志办公室供图) 现在,白石村90%以上的家庭都从事制砚行业,走进村里可以看到每家每户门前都堆满了砚石。端砚不仅造型精美,它的名贵还在于手工:端砚的制作工序复杂,挑石、磨石、划线、刻石、成形,一块小小的端砚成形少则六七天,多则半年。屋门前、瓜棚下、村道旁、厅堂里都能看到村民在埋头刻砚的场面。 传统端砚制作(练新摄) 白石村由于端砚的带动,经济得到较好发展,周边文化氛围浓厚,有张之洞碑、品砚园、中国端砚展览馆等文化景观。 白石村口的中国砚村(练新摄) 邓村 古法造纸 绥江下游,依山傍水、山丘环绕之处,漫山遍野的翠竹连绵不断。这里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酸酸的、涩涩的气味,是竹子长期被石灰水浸泡所散发出来的特有气味。此处就是闻名广东的古法造纸第一村——肇庆四会市邓村。 晒纸(四会市党史方志办供图) 邓村的古法造纸历史悠久。南宋时,南下的移民带来了以竹为原料的手工造纸工艺,他们利用当地水资源丰富、盛产竹子的良好自然条件,建起了灰池、水碓、作坊、晒场,砍竹造纸,世代相传,直至今日,传统的古法造纸工艺依然在这里流传。 据清光绪《四会县志》记载:“会纸,邓村铺厂最多。”邓村以造纸而闻名,因地处四会,所产的纸也叫“会纸”,因开张、足数、色好而畅销港澳和东南亚。因基本原料是竹子,故也称“竹纸”,当地人则称之为土纸。 拍竹(四会市党史方志办供图) 在邓村,每个会纸作坊门前都有一个专门腌制竹子所用的浸泡池,池子里浸泡着竹子,村子四周随处可见一捆捆包扎好的用来造纸的原料竹子和一座座生产纸张的作坊。村民们就地取材,将竹子从山上砍下,削去枝叶后,截成一段段70厘米左右的竹节,这就是古法造纸的原料。 拌浆(四会市党史方志办供图) 邓村古法造纸工艺流程有拍竹、浸泡、晒竹、打浆、拌浆、抄纸、榨纸、松纸、晒纸等二十多道工序,沿袭了多年前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与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第十三卷中记录的古法造纸工艺流程基本一致,因此,四会古法造纸有“中国古法造纸的活化石”之美誉。 捞纸与松纸(四会市党史方志办供图) 会纸的工艺传承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内涵,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许多游客慕名前来参观。当地政府将邓村民间古法造纸与当地的贞山风景名胜区连在一起,构筑四会旅游走廊,打响广东古法造纸第一村的旅游品牌。 资料来源:《广东名村系列丛书·广东历史文化村》《广东名村系列丛书·广东美丽乡村》《广东名村系列丛书·广东特色产业村》 制作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