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症状特点是什么 http://m.39.net/pf/a_6964966.html前言 赵大个和我都是石电子弟兵,其实五岁时我俩就在石电同一个幼儿班上学了,但我对他的记忆只是停留在小学四年级之后,他个子高,永远坐在教室的最后一个位子上,而且一直保持到高中毕业前。五年级时,我家搬到了赵大个家前面一排房子住,我们两家成了前后排街坊,从此我俩一起上下学,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赵大个学习一直在我班属于上等偏上水平,喜欢哼唱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李玉和的唱段,调味都不错。赵大个乒乓球打的也挺出众,是广宁村小学校队的。赵大个父母自河北沧州农村,家庭生活不太宽裕,本来就已经五口之家了,还有个患有气管炎的奶奶需要照顾。赵大个从小懂事儿,承担了家里的大部分家务活儿,买粮提水,帮着奶奶做饭。每年到了八九月份,就是北京最热的夏天,赵大个还要去山上打草,卖给麻峪生产队当牲口饲料,一个夏天能给家里补贴个十块八块的。 高中毕业后,赵大个被分配到京西烟灰制品厂当了一名工人,他不甘于现状,工作不几年,就考入了北京市建材局电视大学深造了四年,后来又辗转调入首都钢铁公司工作,从那时起,我俩由于各自的工作变动比较大,就失去了联系。 赵大个的《故乡》,勾起了我对儿时广宁村的记忆,也勾起了我对广宁村的深深眷恋。 没经赵大个同意,我就把他的《故乡》扔进了初中同学群,我们的班主任、语文老师窦老师这样评价赵大个的《故乡》: “写得真不错!亲身经历使得一年四季的轮回更丰富更立体,老家和故乡的对比倾尽他对故乡的饱满情意。阅读此文挥之不去的是他对故乡的眷恋和牵念。感人!” 同学喻非卿、郑辉、王玉琴、朱洪玉、郑亚南、郑亚君、李文英、杨桂茹都喜欢赵大个写的《故乡》,并鼓励我投稿给《石景山杂谈》,让更多的广宁村乡党分享。 康健年3月12日 故乡 燕山山脉北京西部坐北朝南,东、北、西三面环山,依地形山洼子而形成的村庄,广宁村。村前南面有铁路和电厂;再往南就是永定河。正是地形特珠,造就了交通闭塞,村子与外面世界联系的路,只有村前一条东西走向公路。现在村里出行依然靠这条唯一公路出行,只是路宽了,这就是我的故乡。 广宁村原名奚坟,从小就听大人们叫西坟,人们也可能认为在北京的西边,或其他原因,不管怎么说,反正就这么叫开了。奚坟顾名思义是曾经的一个家族的坟地。日子久了,人们早已淡化了坟的概念。只是老人们偶尔间谈起时,才记起这一片坟地。 只有长时间离开故乡,才能发觉到她的存在……但这里是我生长、生活,直到工作以后才离开的地方。暮然回首,即将进入花甲之年,思念和向往的地方,自然就是故乡。故乡就是山是水,故乡是兄弟姐妹及父老乡亲,故乡是沧海桑田一草一木,现在仍时不时地在脑海想起。最难割舍的是故乡情怀,最难忘却的是故乡山水和那里的人们。最想吃的饭,是街里“骆驼馆”的炒饼,珍馐美味,解馋抗饿;最想喝的水,是取自麻峪深水井的自来水,清醇甘甜,解暑抗渴。随着时间的远去,我还是怀念这故乡。虽然住着地方离那里不远,但是依然很少回去,因为父母的家也早已搬离那里。故乡在脑海中已成为永远麽不去的记忆。 中学毕业后也曾随父亲回过老家,试图寻找属于自己的故乡。《水浒传》中林冲发配的地方,河北沧州。老家离沧州还有70里,村里没有人认识我,我也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只有几个年长“亲戚”认识。所以说广宁村就成为我真正的故乡。 那时的春天,尤其是早晨的空气像过滤过似的,异常清新。春天万物复苏,公路两边的杨柳树发芽了,那嫩嫩的柳芽,翠绿翠绿的;柳絮随风飘扬就像蒲公英。孩子们脱去了厚厚的棉衣,在大地上尽情的愉快奔跑着。春天是候鸟从南方向北方迁徙,途径“黑山头”和“鬼子山”。那时的生活,家家户户穿衣吃饭都困难,也就没有环保意识,更谈不上保护鸟类。大人和孩子们粘鸟和挂鸟,成为一项重要事情。凌晨3、4点就要往山上跑,抢占最好的地方,否则可能捕不到“好鸟”(指值钱的鸟)。“好鸟”是可以卖钱的,贴补家用。主要有黄雀、小沼泽雀和金翅雀这些叫的好听的鸟,其他鸟可能就吃肉了,例如灰喜鹊、大山雀等。捕鸟的方法有,用网粘鸟、挂鸟;用鸟笼诱鸟—又叫踏笼或滚笼;用胶粘鸟几种。用网粘鸟、挂鸟和用胶粘鸟都必须使用好诱子(爱叫诱鸟),把诱子挂在树上,树上挂满了胶杆,周围支起粘网和挂网,利用同性相吸,天上飞过的鸟听见了,飞过来一头就撞在网上粘住、掉入网兜里;胶杆会把鸟的脚或翅膀粘住。现在国家已经有法了,禁止一切捕鸟的违法行为。 那时的夏天,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固了。尤其7月盛夏,瓦蓝瓦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得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的无影无踪。夏天上山逮蝈蝈是孩子们必不可少的事情。逮蝈蝈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耐心和勇敢的。蝈蝈是非常机警的,首先你要冒着酷热暴晒天气,只要有一丝动静,蝈蝈就不叫,甚至逃的无影无踪。等到好不容易到蝈蝈跟前时,蝈蝈会立刻跳向草丛或酸枣稞里,你要勇敢上前逮它,冒着酸枣刺扎和蝈蝈咬的风险,否则是逮不着蝈蝈的。那个年代,谁家要是一个星期吃上一顿带腥的菜(用肉炒的菜),已经算富裕家庭了。如果隔三差五的吃上肉,毫不夸张地说就是地主了(地主等同现在的富豪)。一天,父亲不知从哪得到一个消息,说知了猴(蝉—幼虫)可以吃,并且营养丰富。于是乎,每天刚要擦黑时分,沿着“北场”墙根树下巡视。一个晚上下来,起码得有二、三十个,用盐水泡起来。第二天经过加工,就是一顿营养丰富的大餐,跟吃肉是一样的感觉。每过一个夏天,就像天天过年一样,吃的美极了。现在知道知了猴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那时的秋天,碧空如洗的蓝天上,云彩做出各种各样的造型,给人一种秋高气爽、心胸开阔的感觉。蝉叫了一个夏天,到了这个时候也只有衰弱的残声。唯有蟋蟀在晚间许许多多地方高歌着,这是孩子们最喜欢季节。夜幕降临以后,很多地方灯光一闪一闪地,那是电筒发出的光芒,孩子们小心翼翼的逮着蟋蟀,预示着来天,蟋蟀将有一场生与死大搏斗。中学学校离广宁火车站近在咫尺,一眼就能看到车站全貌。每天都能看到火车进站和出站,很容易看到火车挂钩员,在行进中进行车厢挂钩和脱钩。火车进站时由快到慢逐渐减速的过程;相反火车出站时,火车行进速度是慢逐渐加速的过程。每当看到这种情景,就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那时每星期都有劳动课,学校农场是要跨过多条铁路车轨,才能到达永定河畔的农场。一次劳动课,全班同学正在跨越铁道时,一列火车正在出站。突然一名男同学抓住行进中车厢,我看到后,丝毫没有犹豫,立刻跑着抓住了车厢,心里头那个美呦,就像铁道游击队一样。这个过程,老师都看在眼里,把几个扒火车的同学狠狠的批评一通。本以为就此完事了,谁知老师告诉了家长,为此还受到家长一顿皮肉之痛。 那时的冬天,早晨太阳生起的时候,家家户户点起煤炉子,升起一缕缕青烟。晨练爬山的人,在山上远处看去,却别有一番景象;袅袅的炊烟随风漫天的飞扬,奔向的,是吴刚的桂花树和常娥的月兔。大人和孩子又开始了一天的紧张工作与学习。年复一年;一年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着,为它们的轮回赋一首重复的赞歌。 任时光流转,世事沧桑,那一份故乡的眷恋之情,永不淡去。人民生活已大幅地提高,体现在物质的丰富。现在一年有许多天,被雾霾笼罩着。天空散发着刺鼻气味,严重影响呼吸的质量,出门的人戴起了口罩。使人更加怀念故乡那时的天空。水污染了,人们改喝机器过滤的纯净水。吃的五谷杂粮,有向转基因肆意泛滥的倾向。有时站在阳台,看见楼下一片草和植物形成的绿地,与周围建成的高楼亭亭玉立,构成了风景绝佳的美景,简直是钢筋水泥建筑群中一片绿。在绿色幽静环境里人,心情舒畅、疲劳消除,绿地彰显青春的活力,显得格外弥足珍贵。祖国城镇化建设飞速发展,许多地方早已旧貌换新颜。过去低矮潮湿平房,已建成宽敞明亮的楼房,到处建成了功能设施齐全现代化的社区。故乡的老房多数依然还在,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的老人已经过世了,有的发小仍在那里居住,村里只是多了些楼房。西坟依旧还是那个西坟,跟城市其他的地方建设相比,依然落后。就像现在的人常说的那样,像棚户区、像城中村,盼望着西坟也跟随着时代建设步伐,发生日新月异、天翻地覆的变化。西坟虽然显得贫困落后,但是这里是我曾经从小学习生活居住过的地方,仍然思念眷恋它,啊,广宁村我的故乡。作者:谭质健授权发表未经作者允许请勿摘编转载 石景山杂谈编辑 本篇内容所有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 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杂谈的粉丝们 为了更方便更快了解资讯获得杂谈粉丝福利 帮杂谈加个星标呗! 《石景山杂谈》投稿邮箱:shijingshanzat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