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早上还在家吃正宗的“越南米粉”,下午就出国到越南看看红木?喝杯咖啡——出国,买个菜——出国,剪个头发——出国!有事没事出个国,溜达溜达就像家常便饭一样,简直就是任性啊,而这样的特色生活正来自于“一城两国”模式下的广西东兴市和越南的芒街市。 “一城两国”的渊源 如果为“一城两国”的模式寻根问祖的话,可以将历史翻阅到年6月25日,这一天,中俄两国代表在恰克图正式签订了中俄《恰克图条约》,中国的买卖城和俄国恰克图展开了贸易交流。而如今,买卖城的喧嚣都已被历史的风沙所掩盖,来往的车水马龙、叫卖吆喝声、金发碧眼的、语言各异的商人都已化作历史的尘埃。突然就想起了陈升那首《北京一夜》的歌词了——不管你爱与不爱,都是历史的尘埃…… 嗯,斗转星移,乌飞兔走,白驹过隙,岁月如梭,历史已经翻篇了,而“一城两国”的模式依然在不断地发展演化。 继而还有巴西的SantanadoLivramnto城与乌拉圭的Rivra城、中国的黑河市和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以及中国的东兴市和越南的芒街市等。 这些“一城两国”背后,往往承载了厚重的历史,在全球化发展的大潮中具有独特的发展模式,而广西东兴市和越南广宁省的芒街市在不断的深化交流与合作中进行探索,最终取得了独具特色的“一城两国”模式。 “一城两国”的母亲河 一河之隔,一桥相通,两城相接,自然有了“一城两国”之说。东兴市市区与越南芒街市相隔一条数十米宽的北仑河,地理上实际上就是一座城市,所以北仑河就成了这“一城两国”的母亲河。 东兴与芒街这两座城市的老百姓,尤其是北仑河两岸的居民,就像是一座城市的人。在北仑河东兴沿岸和主要街道,随时可看到越南女子向来往行人推销越南小商品,如香水、饰品等。而这些,都是“一城两国”带给边界城市的特色景致。 诗云: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曾几何时,北仑河畔是否也曾有才子佳人只能隔岸相望,轻吟出“君住北仑南,我住北仑北,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北仑水”的诗篇呢? 如今,北仑河岸边,大清国立下的界碑依然矗立,经历了历史的风沙,见证了岁月的变迁,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虽然界碑仍在,但完全不会阻碍交流,可是每到此地,也总得有一番乌飞兔走,时过境迁的感慨。 两地民间交流 两地商贸来往历史悠久。不少人两边都有亲戚,很多边民同时会讲汉语、越语和广东方言,居然会说三种语言,也是蛮厉害的!逢年过节亲戚们还会互相走访,串门,简直是一副文化大一统的和谐景象啊。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兴成为我国与东南亚及美、英、法等国的重要通商口岸,因商贾云集,市场繁荣,曾有“小香港”之称。这名头可是不敢小觑。香港作为国际都市,至今繁华依旧,东兴能够与之齐名可见东兴的市场潜力酝酿已久。 从东兴进入越南,几乎没有能让人感受到出国的感觉,路边巨型的广告招牌或是街边的大小商铺字号,上面有中国的文字,就连路边的饮料也是中国产的“哇哈哈”、“可口可乐”。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一进入芒街,“中国商贸城”几个大字便映入了眼帘。中国商贸城是一个在越南被称为“中越边境之最”的特大型综合性商贸中心。让人映象最深的,并不是越南的风景,而是随处可见的中国商品和中国商人。 当然,进入了越南,你还能看得到无论是在大街小巷的地摊上,还是在大型的商场里,具有异国情调的商品,那就是越南的木雕手工艺品了,龙凤木雕床、红木雕象、串珠手链……不仅做工精致,而且价格便宜。此外,市场上最常见的特色商品还有具有法国血统的越南香水和绿豆糕、咖啡之类的越南特产。 中越博览会交流 在今年的中越边境交流博览会上依然延续了(东兴-芒街)青年界河联欢活动,活动自年开始由中越两国轮流举办,现已成为两国边民以歌会友、以歌传情、共叙友谊的文化交流平台,这样的盛会上,是不是会让两国青年擦出火花呢? 不仅有界河联欢活动,年中越(东兴—芒街)山地自行车公路竞速赛也是格外引人注目的。比赛邀请了越南广宁省的自行车爱好者前来参赛,想一想,操着不同口音的小伙子们在公路上风驰电掣地你追我赶也是蛮拼的。 中越边境(东兴—芒街)商贸·旅游博览会在东兴和芒街轮流举办,时至年12月22日已经走过了8载的春秋。中越双方在不断的交流沟通中改善交通,扩大贸易,不断强化在文化、旅游、教育、培训领域的合作。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双方维持了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的大局面。 “一城两国”的模式就像是一个孩子,他爹地是谁?是东兴吗?那么,他妈咪是谁?是芒街吗?亦或者是倒过来呢?哈哈,不管怎样这都是两国不断深化探索的结晶,好好呵护,必将造福子孙。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