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的农历节日大全 广宁民俗中的农历节日,有庆贺、农事、纪念祭祀等方面。应节,俗称做节、过节,反映了风俗习惯的民俗心理和文化传统,是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结合。 1、春节、俗称过年 正月初一为春节,是一个隆重的节日。辞旧岁、迎新春、合家团聚、吃团圆饭、向长者拜年、向小孩祝福、亲朋邻里相互贺拜等的喜庆节日。 2、元宵节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也称上元节,广宁人俗称“开大正”(正,这里读征)。这个节日,可谓是一个晚上的节日。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下载至现在,人们还保留着吃汤圆的习俗。 3、二月初二伯公诞 这是一个较普遍的节日。据传,这天是土地伯公的生日,人们为了纪念他而形成节日。建国前,人们已形成这天的斟茶奉神要先从土地伯公这里开始,然后才到其它神位,以示这天对土地伯公的尊重。建国后,这个伯公诞应节的人逐步减少了。 4、三月初三上巳节 这个节日,也有称踏青节。这个节日在本县不算传统,但此时正好转上春耕时节,农民有在这一天教小牛犁耙田的习惯。以往,年纪大的人对小孩以至年青人有“到三月三再教你”的戏言出于此。 5、传统节日清明节 古有“过年唔归家,清明唔拜祖,好仔都有限”之说,离家外出谋生的人,清明节回家应节的意识,往往比春节时更浓厚。广宁人到先祖坟地扫俗叫“修清”,也拜山、拜龙山。 6、四月初八牛王诞 这个节日各地各族称谓不一,有叫牧童节,有叫开秧节,有叫佛诞节,有的只叫四月八,未作具体表意。本县建国前大都应节的意识是慰劳耕牛。 7、五月初五端午节 又称端阳节、龙般节,广宁俗称五月节。广宁人应五月节,既摘艾叶、菖蒲挂门眉,也给小孩佩带“香袋”,妇女还簪香于鬓,做糍也包黄、白粽(黄芒粽),也有纪念屈原之意。 8、六月十九观音诞 这个节无什么特别的应节活动。六月十九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以前经济条件差,乡村人家常把新谷舂成粉,做成姆指粗的长条后,以剪刀剪成榄形的较剪口,是为尝试新谷的味道,有“六月十九较剪口”的应节之说。 9、七月十四鬼仔节 又称盂兰节,广宁俗称鬼仔节。除沿袭应节奉拜祖先神冥外,典型的活动是“祭幽”,即在路边、坑边、山边等烧香点烛,对那些无主的孤魂野鬼予以祭奠、施舍,并向天地神祉祈祥降福。建国后,这种活动逐渐减少,但仍保留包叶仔糍和聚餐的应节习惯。 10、八月十五中秋节 与春节和清明节一样,广宁人是极为重视中秋节的,外出营生的人一般都回家过节,因为广宁人过中秋节的意思是月圆人团圆,最主要的是合家聚会。 11、九月初九重阳节 在古时,九属阳数,故重九又称重阳。自古有九九登高之俗。近年来,参与九九登高的人更是越来越多。我国年把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以示对老人们的关怀。 12、冬至节 广宁人言“冬大过年”,过冬是农历二十节气的“冬至”,它标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意味着寒冬的到来。此节是比较重视的节日之一,家家户户包粽做糍,备酒肴聚餐,也斟茶奉神。 13、十二月廿三,送灶君爷上天 古传,这天是灶君爷上天向玉帝汇报各家丰稔、好丑诸事,为使其在天帝面前能讲好话,需要欢送而形成此节,如今此节已逐渐淡化了。 14、除夕 见1、春节,略。 时至今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应节水平亦已逐渐得到平衡,对于一些繁文褥礼和带迷信色彩的节日活动也随着人们文化科学知识的提高,各种旧的意识和陋习也在应节活动中逐步淡化以至消失了,这是社会的进步。 (作者:谭广荣)图片整理于网络。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