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的特色行业手工“削香骨”,那丝丝香骨以一种天然粗犷的刀法,削出了竹乡农家生活几千年的竹子情缘。 广宁的特色行业手工“削香骨”,估计没有广宁人不知道这个活,但是不一定所有人都知道“锯、劈、刨、削、剥”这几道工序。这个一直以手工代劳的行业也已经慢慢走向没落了机械作业规模化作业已经慢慢替代纯人工作业!
广宁自古以来就种下了源远流长的竹子情缘,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群山环抱,翠竹簇拥。而“靠竹吃竹”就是广宁竹乡人特有的地方印记,走进广宁乡村,随处可见村妇老人削香骨的勤快身影。 走入极具竹乡风韵的农村中,一幅栩栩如生的风景图《竹林深处有人家》展现在你眼前:暖暖的阳光透过茂密竹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点。竹林丛中的村舍门外,村妇村姑三五成群,坐在凳子上一边说笑聊天,一边握刀抓篾削香骨。此情此景,让你嗅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悠闲安逸的情怀。 沿着弯曲小路走进竹林深处,一条紧靠绥江的小溪从竹林旁流过,小溪的涓涓细流滋润了溪边的一大片草地,暮春时节草地焕发出春的勃勃生机,村民放养的五六只山地鸡在竹林的草地上悠闲地觅食。偶尔从竹林的深处传来“咔嚓、咔嚓”砍竹的声音,循声而入,几个头上包着深蓝色围巾,戴着手套,穿着解放鞋的农妇在砍竹,只见她们弯下身子一手拿着竹身,一手麻利地用砍过几度春秋的锋利镰刀对准竹头用力一砍,“咔嚓”一声,竹子倒下了,把砍下的青皮竹从茂密的竹丛中拖出来,然后削掉竹枝竹叶,把砍下的竹子用竹篾捆绑好,一把一把扛回家去。 村妇把竹扛回家后,一般会用来编织平时生活有用的竹制品。现在许多竹材是用来剥香骨。香骨是什么?拜神用的香,里面的支架是用细小的竹条做的,故称为“香骨”。从事剥香骨的多为女人,村妇村姑们先把竹子按香骨的几个尺寸用锯子锯成一节一节,然后用刀劈开一片一片,再用刀刨去篾肚和竹笙,然后把削好的竹篾削成薄薄的几片,最后就是用镰刀剥成一条条均匀有致的香骨。经过“锯、劈、刨、削、剥”几道工序后,香骨还得要经过太阳的一番晾晒,把晒干的香骨捆成一扎,在水泥地板上用脚来回滚搓,把搓出来的竹毛拔掉再绑好就算是完成了商品香骨的生产。 竹乡人家从十来岁的小孩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是剥香骨的能手!白天的竹荫下,屋门前,到处可听到村妇村姑们的谈笑声伴着剥香骨的“沙沙”声,而到了晚上,这“沙沙”声就是伴着电视节目的声音了,大家根本不用看手中的刀和篾片,眼睛是用来看电视的,年仅十岁的小女孩就能够“修练”到只凭手指的感觉来操作,一集电视剧看完,便可以剥出一大堆均匀有致的香骨。 正是那丝丝香骨以一种天然粗犷的刀法,削出了竹乡农家生活几千年的竹子情缘,剥出了竹乡人勤劳致富的幸福,削出了竹林人家生活的怡然自得的情怀。 图片来源:《人文广宁》、百度、肇庆广宁文联 文:陈月婷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