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8/2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前言初冬时节,北方逐渐寒气袭人,连日来的阴雨雾霾,那叫一个难耐。而每年的11月15日是几十年铁定不变的供暖日,暖气一来,陡然房间由阴冷变得温暖。舒适中分享弟转发同学康健的《广宁村》,看得津津有味。因本人与广宁村有着割舍不掉的情怀,读起来倍感兴趣。又因相识的朋友中有不少在石电工作过的经历,便随着手编辑,方便更多感兴趣的朋友阅读。

前言并编辑/mj.工作室

从天安门沿着长安街一直往西,穿过首钢,出首钢小西门,就到了广宁村。四平山、黑头山(村里人都叫黑山头)之间就是广宁村,村北有广宁伯坟。这样从辽宁到北京,从西城区到石景山区的广宁伯府,广宁伯街—广宁村,广宁伯坟,这一连串名字实际都与一个人有关,这就是明代一位重要的人物刘荣。刘荣是宿迁(今江苏宿迁)人,年少时无名,就冒用父亲的名字——刘江,随魏国公徐达征战南北,屡立战功,授总旗官,后投入北平燕王府效力。此人死后,埋葬在村北面的山坡上。再早,广宁村也没个名份,只有十八户人家,刘、闫、李、梁是大户。他们或者自种地,或者租种地。模式口大地主薛厚田,在埋藏广宁伯的坟地南面,有着一大片粮田,为闫、刘两家分种着。村里人都把生活居住的这块地方叫西坟,北京话说出来就是西坟上。那时,村里的十几户人家,除了种地,还在山坡和河边种些水果,有几家还兼营运输副业。那时养着二三十匹骆驼、二三十匹骡子、十几匹毛驴。他们利用春冬两闲的时候,到门头沟驮煤往北京城里送。

西坟上,你说它是穷乡僻壤,但是和多朝多代建都的北京城是近邻。你说它是大都市的郊区吧,但又是群山环抱的世外桃源。一九一九年,这西坟上发生了大事,什么大事?

这西坟上,要建发电厂。这可是天大的事儿。华商电灯公司,看上了西坟上那一马平川的粮田。石景山脚下,永定河畔,京门铁路从村中穿过(北京到门头沟)。建发电厂有两个必备条件,水和煤。这永定河水川流不息,门头沟有煤矿,还是上等的无烟煤,用之不竭。所以说建发电厂,这西坟上是北京的不二之选。西坟上这十八户人家祖祖辈辈靠着种田和驮运煤炭生活,这地,虽说是租种模式口大地主薛厚田的,但猛然间从北京城里来了几个人,说要把这地盘下来,大家伙非常抵触。没文化的农民斗不过开电灯公司的精明人,原来,这西坟上的人,给薛大地主每亩地交一两银子租金。华商电灯公司呢,替交租金给薛大地主,然后每亩地只向这十八户人家收块钱,地还让他们种粮食,大伙儿觉得划算,就答应了。这几百亩地,轻轻松松的就到了华商电灯公司手里。到了第二年,华商电灯公司就翻脸了,地不让种了,你们都来给我建发电厂做工吧!每月发钱,绝比你种田挣的多。这发电厂建起来了吗?答案在后。

华商电灯公司从一九一九年开始征地,一九二二年建成发电。真是不容易啊!虽然只有千瓦的装机容量,可在当时,已经是世界范围内屈指可数的发电厂之一了。据史料记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当时有发电厂,国内同时建成的发电厂在上海杨树浦。华商电灯公司的厂子建在石景山脚下,就给这个厂子起了个响当当的名字:石景山发电厂。这发电厂足足有几百号人,这西坟上也就热闹起来了,发电厂给主要的技术股干,中层头头,在街里盖了房子。这有文化的人一来,就觉得这西坟上,也不像个地名,干脆就叫广宁坟吧!这广宁坟当初是个啥样子?接着说。

广宁坟,在早只有一条宽不到五米,长不足百米,东西走向的土路,路的南北两边分散住着十八户人家。刘家、李家、杨家住北面,每户都有个院子,杨家院子西面有个碾子房,有个场院(脱粒、晾晒粮食)。我小时候,我妈有时候带着我去碾子压老玉米粒。闫家住路南面,院子西面有个大石马,大小跟真马一样,雪白雪白的。我小时候,经常骑那马玩儿。土路东头路南,有个很出名的饭馆,也没个正式的名字,吃饭的人都叫他“骆驼馆”,骆驼馆对面有个小铺,开铺子的人叫八万,大家伙儿就跟这铺子叫老八万,里面油盐酱醋、咸菜洋火(火柴),日常过日子货差不多都有,这小铺到了文化大革命中期才关张。北京城里烧的煤都是用骆驼从门头沟驮运的,广宁坟正好是必经之路,又正好居于门头沟和北京城里中间位置,所以大大小小的骆驼队都在广宁坟吃饭补充给养。这骆驼馆主食就是炒饼烩饼,有散装白酒,简单的下酒菜。自从石景山发电厂开始建设,这广宁坟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有多大?

石景山发电厂的地盘被京门铁路分为南北两块,这京门铁路从西直门到门头沟的三家店,中途有个石景山火车站,就在石景山发电厂眼皮底下。小时候我父母逢节假日带我去祖父家,有时就选择从石景山火车站座火车进城,全程大概不到一个小时,好像是两毛五分钱票钱。车厢都是木质对面而坐的椅子,大部分都比较陈旧,类似于电影铁道游击队里的火车。车厢里面人不多,每次都有座,记得,有一次在火车上花三分钱买了份报纸,头版头条有谢觉哉逝世的消息,对面一个大人问我知道谢觉哉吗?我随口就把我知道的全都道了出来,好几个大人直竖大拇指。回想起来,那年我才十岁出头,那时西直门正在拆城墙。言归正传,石景山发电厂南区,俗称南厂主要是主厂房、修造厂。石景山发电厂北区主要是行政、宿舍、医务。北厂大规模建设是日本统治时期,单身宿舍有圆顶排房(至今还在)、方形尖顶组合房(上世纪八十年代被拆除)。另外,在广宁坟沿着山根建了家属宿舍,这宿舍那就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了。接着唠。

日伪统治前,石景山发电厂大部分都是从农村找来的力工,厂子把他们安排在石景山脚下的窝棚里住。后来工人多了,就干脆在石景山挖了个大山洞,安排力工住。这山洞一直保存到老厂拆除改造,我还进去过,只不过那时已经改成了供应科油料库。日伪统治后,石景山发电厂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这得益于与石景山发电厂一山之隔的石景山钢铁厂,日本人扩建首钢高炉,需要电力支持,所以石景山发电厂要扩建大机组,这样就需要大量的技工和力工。厂里的高层和股东都在北京城里住。中层和技工戴家眷的,就给他们在广宁坟临街的地方盖房子,按地位不同,盖的房子大小间数不同。广宁坟街里街外像样的房子院子,都是发电厂盖的。可惜,随着改革开放,大兴土木工程,如今没有留下一间房子。家属宿舍主要分布在骆驼馆北面五十米开外的地方,有独门独院,有几户合起来的院子。骆驼馆东北面也有两排房子,这两排房子因为地理位置好,解放后有五间房子被改成了缝纫部,有一间房子被改成了邮电所,还有三四间房子成了广宁村中学老师的单身宿舍。厂里单身中层和技工就安排住进了北厂的单身宿舍。

一九四五到一九四九年期间,广宁坟没有多大的变化,总共百八十户人家。那是因为石景山发电厂在国共内战期间没有任何发展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石景山发电厂开始扩建新机组,石景山钢铁厂也在大干快上,铁路网也在加紧铺设,这三家企业都想把生活区建在广宁坟。这旧社会遗留下来个规矩,叫先到先得。石景山发电厂最早把广宁村给占上了,最好的地界儿盖了家属宿舍,还在北厂建起来了单身宿舍区。石景山钢铁厂一看没戏了,就在金顶街一带大兴土木,盖起了好多好多排家属宿舍,在厂区里面石景山东北脚下建起了单身宿舍。铁路系统,主要是石景山火车站的职工,人不太多,就忍气吞声在广宁坟东西两侧的路旁、山边盖起了家属宿舍,都是一排一排的平房,被称为东铁路宿舍和西铁路宿舍。广宁坟原来的土著人,就是那十八户人家,也不种地了,想种地也不行了,地都被石景山发电厂盖宿舍了。大部分人家都在石景山发电厂和石景山钢铁厂找了一份工作干。那年代,进发电厂特别容易。老户刘家,有个拐子,人称刘拐子。他左腿盘在拐杖上,靠右腿和拐杖往前走,大字不识一个,在北厂传达室看大门发报纸。

身体好腿脚利落的,就安排在石景山发电厂卸煤车、推炉灰。随着中苏友好关系的空前发展,苏联专家进驻石景山发电厂和钢铁厂。广宁坟得到了飞速发展。

广宁坟是这样逐步壮大起来的,一、街里:十八户人家,骆驼馆(吃),小铺(油盐酱醋),二、北厂:石景山发电厂单身宿舍、厂行政后勤部门,三、北山坡:石景山发电厂中层和技术骨干家属宿舍,四、东西铁路家属宿舍,解放后,随着广宁坟不断发展越来越像个村子了,就改名为广宁村了。一九五四年成立了广宁村(街道)办事处,随后又成立了广宁村派出所。那个年代,要说找个办事处主任和派出所所长都难,上级指示从石景山发电厂里抽干部。两位高大威猛、能说会道的同志,马明和张树礼,就被安排到了街道和派出所当主任和所长。俩人都不愿意离开发电厂,领导说了,你俩永远厂职工待遇,分房家属子女和在职职工待遇一样,这才不情愿的离开电厂。我和马明主任的小儿子小学同班同学,厂里面把街里东面最好位置的房子分给他家,二十多年后,马明主任是从石景山发电厂办的退休手续,他小儿子顺利进厂接班,当了汽车驾驶员。张树礼所长和马明主任一样,小女儿也进了厂接了班,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们家和张所长,还有发电厂行政科副科长张士明大伯家同住在一个院子。那时候感觉张所长每天穿着警服特别精神。

村里有个办事处和派出所,那就不一样,地位一下子就太高了。办事处和派出所不止管广宁村,往西五里地的麻峪村也在管辖范围。这马主任、张所长在石电工作时就是个普通干部,做梦都想不到会时来运转,政治待遇居然和石电领导一个级别。

广宁村由三条路和好几片房子构成。一条贯穿东西的主路,从村西口到北厂门口,石头子铺的。我记得上小学四五年级才铺上板油路,那应该是一九六九年左右的事了。从北厂门口到南厂门口,是发电厂铺的水泥路,打我记事儿就有。那时候像样的路都是水泥路,可能是板油路没有普及的原因。这水泥路面,特别坚固,十米见方一块儿,假如路是一百米长,那就是十块儿连接而成。一九五八年石景山发电厂在三公里外的高井建发电站,就从石景山发电厂门口铺的水泥路面到高井。一直使用了二十多年。一条是从骆驼馆到夹皮沟的土路,还有一条是从街里到北山坡的土路,这两条路,我记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才铺成沥青路面。成片的房子有:南厂对面的增产宿舍,前后七八排,每排六户,每户一间七平米的房子,房前有个半米宽的廊子,窗户没有玻璃,是糊窗户纸。几十户人家公用一个厕所(我们小时候都叫茅房),男女厕所各三个蹲坑。每到早晨排队上厕所,每家还要在厕所到尿盆。厕所的蹲坑底部是个斜面,排泄物顺着斜面自然落到厕所外的长条池子里。那时也没有下水道、化粪池,都是麻峪生产队的大粪车来淘。

大粪车是马车,车上横卧着一个大圆罐子。一般是两个农民一个大粪勺子,在排泄物池子里舀到粪桶里,然后再倒入罐子里。整个过程臭味儿熏天,桶和粪车哩哩啦啦弄得哪都是.......

那年头儿,厕所都没有窗户和门,即使厕所装了窗和门,没几天,就被偷走了。索性后来的厕所干脆就不安装窗户和门了。那会儿厕所特别脏,夏天是苍蝇蚊子还有蛆。冬天冷啊,冻屁股,那时人穷,一般都是用废书本、旧报纸当后门票。有的人就用石子解决,讲究的人家用马粪纸,那时候没有卫生纸,商店里卖的就是黄色的,像手帕一样大小的一摞摞的,论刀卖,一刀大概八九分钱。增产宿舍对面隔着一条马路和六股铁轨,就是南厂。马路上到是一天也过不了几辆汽车,都是马车、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可是铁路特别忙,有两股是京门铁路,四股是石景山钢铁厂的自用铁路。每当过火车,这道口房就拉电铃,特别刺耳,然后人工放下横杆(我们叫撂杆)。从七十年代,改成轨道推拉杆了,电铃改为循环放录音“有火车开过来,不要强行,不要钻栏杆”。能把人烦死。《广宁村》第一季到此结束。未完待续。

本文作者:康健

作者授权发表作品未经作者本人同意请勿摘编转载

《石景山杂谈》商务合作

《石景山杂谈》投稿邮箱:shijingshanzatan

.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要多少钱
白癜风的有效治疗方法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