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8/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清朝同治五年(),我们广宁县来了一位知县,叫杜凤治,该老爷有一个习惯——写日记。任职期间,写下了几十万字的日记,并装订成册。

陈兆卓先生于几年前在中山大学图书馆发现了该日记的原版——《望凫行馆宦粤日记》。该日记资料是毛笔字电子版,行书、草书夹杂,潦草难辨,常伴有江浙土话、粤方言。日记中涉及知识浩瀚如烟海,如清朝官制、大清律例、科举、易经爻辞、中医医案、古诗词……

陈兆卓先生笔耕不辍,竟然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将有关广宁部分缮抄、整理出来,他在这学习、编撰的过程收获了大量的素材,从而写成了《广宁知县杜凤治》一书。

“广宁在线”获得陈兆卓先生授权,成为全网络上唯一合法连载该书的平台。我们将从今天起,每天连载该书的章节。感谢陈兆卓先生的信任。

该书不是小说,是真实的晚清广宁。

作者简介

作者:陈兆卓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

个人简历:年6月出生于广州,三岁因随父母工作调动移居广宁县。五岁入广宁县机关幼儿园,该园位于原县衙署之内。七岁入读小学,十三岁入读广宁中学,年初二文革爆发后再没入读过正规学校。年12月上山下乡做知青,年被招工在韶关冶炼厂,机修车间工人。

年移居澳门,先当工人,后任工厂管理人员。年随工厂搬上顺德办合资企业任管理人员后,辗转深圳、东莞,一直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年退休。

本书内容简介

中山大学图书馆馆藏一套清朝同治、光绪时期间浙江山阴人杜凤治在广东历任广宁、四会、南海、罗定州县官时的日记。

清朝同治五年()、同治九年()杜凤治两次任广东广宁县知县。任职期间,写下了几十万字的日记。

在研究杜凤治日记的基础上,并搜集其他资料,本书作者撰写出《广宁知县杜凤治》。

本书搜集了有关杜凤治家族的情况,杜凤治考取举人的情况,杜凤治在京城候选以及在广东做官的经历。

本书介绍了清朝县级衙门的架构以及如何运作。

本书讲述杜凤治任广宁县知县期间审讯案件、下乡催粮、缉捕匪贼、主持县试等情况。尤其是对当年哄动一时的控浮收案、闹考事件作了详细的讲述。

本书记述了清朝同治年间广宁县的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趣闻逸事。

本书对读者了解晚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官场内幕、官绅民关系以及广东广宁县文史有所帮助。

《广宁知县杜凤治》叙

陈兆卓先生要我为《广宁知县杜凤治》一书作序。敝人不才不胜大任。然而,老朋友嘱托辞之不恭,唯东施效颦,勉而为之。

汉字词,如“人”与“民”,人乃民之精英。人上人,即精英中的精英,领袖、伟人之类。又如,黎民百姓,古代九黎族战败,悉数被俘成为奴隶,不可有姓氏,称为“黎民”。“百姓”指有有名有姓的人,即贵族、有钱人。“序”得由有名气之读书人作,我乃市井之徒只能作叙。

励志故事是我们这代人追梦的动力。中学时读到华罗庚,因交不起学费只读到初中一就缀学,后为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慧眼所识,由图书管理员提拔为助教,成长为中国数学巨匠。那时,这些故事常激励着我们为梦想而奋斗。

文革那段历史,我们不能说能放下就放下,十年动乱扭弯了我们的一生、严重地影响了这代人的教育和生活质量。年我已是高三的大青年,陈兆卓正读初二,他是为数极少的和我们玩在一起的朋友,我们成了忘年交。年文革伊始,响应毛主席指示,学生们纷纷成立什的什么兵团、战斗队,占据教室、办公室作为总部,兆卓也在史地教研室搭了个铺。某天他对我们几个高中生讲《史记》的故事,把《史记卷五十八·吕不韦列传》内:“使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令太后闻之,以啗太后。”虽然把“嫪毐”读成“谬毒”,但也能把这段编带盐的几十个字编成故事去唬我们高中生。原来他住入史地教研室是看中了里面的书,在那里钻进书堆废寝忘食囫囵吞枣。武斗后,我们同时离开校园,我失业,他失学,但我们仍然满怀着理想踏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的真实社会。迷惘、恐惧、艰辛如期而至!我们终究在时代这把剪子的修理下、沿着伟人设置的轨迹活了下来。何谓“生活”?《百度》:“生下来;活下去。”

兆卓出身书香世家,自小聪慧好学、成绩甚佳,。在混沌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打地洞”的日子里没机会接受过系统性的基础教育,更不消说高等教育,我常常为之扼腕叹惜。兆卓先生在广宁度过人生最美好的青少年时光,对广宁有着特殊的、深厚的情感。据他同班同学说,他读初中一时被县里某单位的当年时兴的文艺宣传队借用了几个月做儿童演员,几乎跑遍了广宁的各乡镇,对竹乡的风土人情、一山一水赞誉有加,常怀着对生他养育他的这一方水土感恩之情。正因这感恩的动力和好学的精神对广宁文史、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此视之对家乡的回馈。

《广宁知县杜凤治》一书是研究晚清日记名篇《望凫行馆宦粤日记》心血之作。该日记资料是毛笔字电子版,行书、草书夹杂,潦草难辨,常伴有江浙土话。粤方言。日记中涉及知识浩瀚如烟海,如清朝官制、大清律例、科举、易经爻辞、中医医案、古诗词……乃普通初中生不可企及,我阅读过几页,弄懂一页也非等闲之事,没一天半日不可为之。遇上不规范的字词,更是一头雾水,望洋兴叹。兆卓先生近年笔耕不辍,竟然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将有关广宁部分缮抄、整理出来,并请一位教授教授朋友勘误、标注。他在这学习过程收获了大量的素材写成《广宁知县杜凤治》一书。可见,一个人的学历高低不是主要因素。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只要锲而不舍,经过长时间浸润、沉淀,也是能有所成就的。

李清宁

连载:

一新官上任

清朝同治五年十月十九日(公元年11月25日),广东省肇庆府江边的码头,停着一大三小四条船,为首的是一条大官船,中间一面大旗,上面写着“广宁县正印知县杜”船两旁插着几杆旗帜。船头竖着“肃静”“回避”和两个“甲辰举人”的牌子,“甲辰”两字横排小字,“举人”两字竖排大字。前面那肃静、回避两个牌子是七品以上官员都配备的,后面的两个才重要了,是说明这位领导同志是什么出身的。这两块牌子就说明了这个官员是甲辰年中的举,是正途出身。非科举正途,清朝纳捐得官者无论多大的官是没有这两块牌子的。清廷皇宫正殿上面有块“光明正大”的牌匾,连卖官买官都光明正大的来呢,够牛的了。

几个操外地口音趾高气扬的汉子指挥着工人把一些箱笼行李杂物往船上搬,惹来几个拿着鸟笼叨着烟杆看热闹的闲人,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哈,又一个新官上任了!”说“又一个新官上任”是因为肇庆人每年都看十回八回这等场景。因为整个清代,地方官特别是知县的任期都相当短暂,肇庆府属下十几个县,新官上任这把戏,肇庆人民早已司空见惯,就如看烦了的猴戏。

扰攘到晌午,码头来了几顶轿子和一群人,为首的便是本书主角新任大清广东省广宁县县令杜凤治,他带着家眷及随员上任去了。在众多随从仆役的簇拥之下,杜凤治于正中端坐,沉声下令:“添雇水手,每船两名,本船水手,另加犒赏,催促速行。”

杜凤治已经择定了接印的吉日时辰是二十四日巳时,因此督促官船夜以继日、破浪疾行。肇庆到广宁,先是从西江顺流而下,行至四会马房,转入绥江,那就要逆流而上了。

珠江各支流来到这里已接近出海口,变得水浅流缓,行船全靠船工撑着前行。这一带的船两旁的走板上每隔一尺打横钉一条寸宽的木条做脚蹬,两边各有三五个船工在船头用一根两丈多长的竹竿,一头插入江底,一头顶在肩膀上,人差不多趴下地一步步蹬着走向船尾蹬着船前行,再从船尾拖着竹竿走回船头周而复始,故广东俗语“第一撑,第二耕。”就是指这行业的辛苦。

杜凤治扫视向后掠去的山山水水,心中百感交集。此时的他,已不是那个滞留京师10年,处处遭人白眼的穷酸候选官员,而是手握实权的,在广东算是中上肥缺的广宁县之一县之首了。广宁当年“男口十七万有奇,女口十五万有奇”。“广东州县多亏累,广宁则无,故视为佳缺。”“广宁缺,上游,同寅无不同声说为粤省中上之地。”

他在省城时曾找来历代《广宁县志》看过,计有:康熙二十年知县黄金从主持编的;康熙三十三年知县宁尧采主持编的;乾隆十四年知县李本洁主持编的;道光四年知县黄思藻主持编的,已对广宁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其中乾隆十四年的县志里有:广宁交通便利,无论“城垣,墟市皆是懋迁货物……如绸缎、布匹,以及山珍海错与各色服食之需,皆从省城、佛山、陈村各埠运至,非本土所有”。该县“商铺多南海、顺德、三水人。”广宁交通便利,在还没汽车的时候,一条江直通省城算是便利的了

他心想:广宁虽是山区,但物产丰富,竹木柴炭贸易甚多,税捐向来颇丰,但听说民风慓悍,豪绅刁蛮,加上在肇庆上船时家眷船中一丫环捧着少爷新做的红漆马桶失手掉落江中,附近船家和周围看热闹的人竟然无一帮忙打捞,眼巴巴看着那桶随水漂走。“失桶、失桶”可是“失宠”?

杜凤治又想到任之前欠下的巨债,这些都要到任后弄钱偿还的。这时,耳中传来几声呼喝,抬头看只见他最宠爱的儿子桢儿在船上觉得处处新奇奔前跑后,,跟着他的外甥雨香正追着制止,禁不住起身喝桢儿过来随手给他一“爆栗”。

外甥雨香,一直跟着他负责账房、银钱出入,也是长随、家人的总管,见状连忙拿些果子吃食带桢儿回船舱里去。

二十三日中午,杜凤治闻说已进广宁境内,于是步出船舱、这时跟上午船在一马平川的四会的江上航行已不同了,两岸已有些小山,前面不远处可以看到连绵不绝的巍峨群山。这时跟在身边的师爷顾小樵对他说:“老爷,船已进入广宁地面,前面镇子叫石狗乡,县衙的三班七房已在那里恭迎老爷”

船到码头靠岸,码头上早已跪着十几个人,齐呼:“恭迎杜大人。”为首的举一份文书:“小人张国恩,广宁县典史,现带县三班七房代表恭迎杜大人到任,并带来须知册,请大人收下。”按照规矩县官不须下船,由张国恩上船递上,师爷上前接过,吩咐众人:“你等先回,这两天按须知册安排。”

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须知册是旧时地方政府所编制的关于各部门人员编制、职权范围等基本情况的便查手册。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各房务要照欵详门,册面签注明某房科造完某件须知册,册尾注明某年、月、日某房科某人,以便查览。”即是由原官府雇员书吏与胥役构成县衙既成的公家办事班子,即现在的各科局长,今天前来迎接新老大上任,告知上任交接详细及衣食住行的安排文件。

船继续前行,杜凤治坐下细看,看看自己将要管辖这片土地的风光。只见两岸的景色已和昨日大所不同,江面变窄了,江上竹木棑排次顺水而下,把江面都占蔽一大半,江边有大片的葱翠的竹林。杜凤治的家乡也多竹,但他看到这里的两岸、山上尽是竹,是如此之多,也都觉得惊奇,也发现多是青竹、茶竹,他家乡盛产的毛竹反而很少。从没有竹子遮蔽的岸边,可见田地间耕作的多是妇女,亦感惊奇:“女子皆大脚,犁田下水其勤苦远于男子”。抬眼望,不远处尽是翠绿的群山,绥江在山间婉绕而来,转弯处都有一片银白色的沙洲,船行曲折。山皆是泥山少石而多树林,比起前天所经过的高要山多石而少树,风景迥然不同也。

船继续全速前行,终于在深夜时分到达广宁县官埠(今官埗)。船停泊在官埠码头,等待天亮。官埠距县城还有十八里路,天亮以后,杜凤治要上岸坐轿进入县城。

江水无声地流淌着,家眷、随员、船工都已入睡,四周静寂。杜凤治此时却毫无睡意,心潮起伏。想到眼前的山川河流无不是自己管治的地方,身为父母官这里的男女老幼无不是自己的子民,内心几分得意。想到父母含辛茹苦望子成龙,自己多年寒窗苦读终于出人头地,可惜父母早逝无法看到今日儿子蟒袍加身,感怀身世,不禁悲从中来。

(待续。请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北京中科是公立医院吗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